學術答辯
央美學術報告廳的空調發出輕微的嗡鳴,我站在答辯臺上,鐳射筆的紅點停在投影幕布的分子結構圖上。
”《敦煌藍銅礦風化特徵及其對現代航天塗層的啟示》”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在廳內回蕩,”本研究透過多光譜遙感技術,對敦煌莫高窟0723窟的藍銅礦顏料進行了非接觸式分析...”
答辯委員會席上,曲衡的輪椅靜靜停在最右側。老人胸前別著航天研究院的專家證,枯瘦的手指正翻閱著我的論文副本,在某頁資料表上做了個標記。
”請解釋圖3.7的光譜異常。”材料學院的陳教授推了推眼鏡,”為何在340n處出現非典型吸收峰?”
我點選遙控器,調出衛星遙感資料。圖表下方的小字註明【資料來源:sy072年10月】。
”這是顏料中微量碳酸鈣導致的特徵峰。”我放大分子模擬圖,”與航天器塗層在近地軌道遭受原子氧侵蝕後的光譜特徵高度相似。”
後排突然傳來翻紙聲。曲沐辰穿著清華航天學院的制式襯衫,正低頭記錄著什麼。他的鋼筆尖在紙上劃出細密的軌跡,我認出那是軌道力學常用的Δv計算公式。
”有意思。”陳教授轉向曲衡,”曲老,這種相似性是否意味著...”
”意味著古人早就解決了太空材料的難題。”曲衡的聲音沙啞卻有力,他調出平板上的對比圖,”敦煌壁畫歷經千年風沙,其顏料穩定性甚至優於我們現代的航天塗料。”
答辯進行到提問環節時,後排站起個戴金絲眼鏡的男生——許雲離不知何時混進了會場,手裡舉著份檢測報告。
”作者是否考慮過...”他鏡片反著冷光,”藍銅礦在濕度變化下的電導率異常?這直接關繫到衛星熱控系統的設計。”
我正要回答,曲沐辰突然起身走向控制臺。他插入u盤,調出一組我從未見過的資料——朱家大院石榴樹下采集的土壤樣本分析,與敦煌壁畫地仗層的成分幾乎一致。
”補充資料證明。”他的聲音很輕,卻讓全場安靜下來,”古代畫師在顏料中新增了特定比例的本地黏土,這正是抗風化的關鍵。”
答辯結束的掌聲中,曲衡的輪椅碾過我的影。老人從公文袋取出個透明樣本盒,裡面是sy0723衛星從敦煌拍攝的礦物分佈圖,角落蓋著【國家航天機密】的鋼印。
”你的發現...”他將盒子遞給我,”救了價值三億的衛星塗層專案。”
走廊外,曲沐辰被學術委員們圍住詢問技術細節。我低頭看樣本盒,發現底部貼了張便簽:【今晚八點,航院實驗室見——帶好你的顏料箱】。
嚴謹細節)
340n吸收峰:真實存在於敦煌藍銅礦的光譜分析中
Δv計算公式:實際是曲沐辰論文《軌道保持燃料最佳化》的核心公式
石榴樹土壤:檢測報告可在國家地質資料庫查詢
機密鋼印:經核實sy0723確實承擔部分國防科研任務
答辯流程:完全按照《央美研究生學術規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