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是“你三年拍了三部片子,但一直沒拿導演獎,就是積累經驗值,現在也該升級了。”
方沂不認可,“《情書》這種片子不容易在大陸拿大獎,主要是組委會不欣賞……像是最佳導演、最佳故事片這些,一般都會給製作大的、或者根正苗紅的。”
“《大地震》最有可能。”
他這個想法也是入場前媒體的普遍預計。方導雖然在票房上屢戰屢勝,但以國內的規矩,他大機率要陪跑好幾年,當好工具人,然後在某一年終於得償所願,方導淚灑現場。
期間還可以吊一下媒體的胃口,免得頒獎禮沒人關注。
影帝提名人員裡,呼聲最弱的是55歲的孫醇。代表作是《走向共和》裡面的袁世凱,之前一直是金牌配角,這次是頭一次入選男主角獎項。
反之,呼聲較強的是81歲的朱旭老爺子,此前已經四次入選影帝而不得,現在是第五次。應該不太可能有第六次了。
這年紀不給他整個雙黃蛋都說不過去,但是主辦方莫名其妙給他發了個“個人成就獎”,好像是在提前寫好免責宣告,那他的機會又懸了起來。
於是方沂最可能的偏偏是影帝獎,一切操作簡直像是在保送他。
靳冬說:“有沒有可能是雙黃蛋?雙黃蛋就有可能方導連拿幾個獎了。”
劉天仙也是眼睛一亮,她拉長音顫抖道:“不會吧……”
很顯然來現場的明星心裡都在想這事兒,獎項一個個輪著走,等終於到了“最佳男主角”時,方沂感覺前後幾排都有人在斜著頭看自己,性子急一些的,甚至在恭喜他了。
從不挨噴的角度來說,金雞獎的最好選擇是發給方沂影帝,最佳故事片或者最佳導演給馮大炮。
會這樣嗎?
雖然自以為知道了答桉,到了他這一輪時,方沂也忍不住緊張起來。
頒獎人是劉曉青阿姨,穿一身極其爆炸、顯身材的晚禮服,慈祥的掃視臺下,說:“每一個剛剛入門的電影人,總是會聽到一個神奇的名詞,那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語的音譯……”
說了一半天,大螢幕上忽然顯示出另一位兢兢業業幹了幾十年的老剪輯師,原來這一輪是在給他頒個人成就獎。
眾人在心中暗歎,致敬環節實在是過於多了。
每每情緒提起來的時候,就出來一老藝術家被人攙扶著上臺,吭哧吭哧一頓哭,鏡頭再給臺下,大家一副肅穆莊嚴的表情,於是心裡也覺得索然無味了。
就好像是沒辦法搞點純粹的娛樂一樣,非得搞點悲的教育人。
劉曉青阿姨終於唸到了方沂關注的正事兒:
“有這麼一群人幾乎代表了國內不同年齡段的影視發展,他們各自引領了所在的時代……對我來說,也象徵著影視人的薪火相傳,從製片廠時代走到今天的,變化的是時代,不變化的是影視人的藝術之心……”
“下面看本次入選的男演員。”
大螢幕播參賽片。
11年的金雞影帝提名名單相當豪華,在前後十年都算是排得上號的有含金量:
這些人有已經拿了東影節影帝的王乾元(《鋼的琴》)、港地天王郭富城(《最愛》)、81歲第五次提名的朱旭老爺子(《我們天上見》)、以及最年輕但目前最有人氣的方沂。
還有55歲的孫醇(《秋喜》)。
“獲獎的是……”阿姨拉長了音,在她尾音落地的那剎那,大螢幕中,有個男演員的頭像隨之放大。
“孫醇,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