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娛樂?什麼玩意兒?”
訊息傳得很快,挖來的行業精英涉及到多家制片公司,自然也讓他們知道了新生的一心娛樂。
華藝影視對這個訊息比較緊張。該公司上市之後並沒有表現出該有的統治力,相反,先後在同檔期票房爭霸中敗於方沂之手。儘管華藝影視的股票在市場上仍然節節高升,但董事長王忠軍很清楚,他只是站在了時代風口上,借到了大政策下的勢。
此前,方沂開口、韓三坪主講的“影視工業化”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直接博到了數十億元的產業園區投資,新聞媒體輪番播出;而各地地方城投更加瘋狂,大量流水線製造出來的“文化園區”、“影視小鎮”不斷被推出來,排隊上市的文化企業一眼望不到頭、獲批前所未有的寬鬆,股民漸漸相信明天將會更好……
如同烈火烹油,所有人都在充實自己的肌肉,並且堅信當自己上了角鬥場,揮出去的拳頭會無比有力。
對於王忠軍而言,華藝影視也處在了十字路口上,史無前例融資力度下,明星經紀提供的那一點點收入簡直不值一提,反而得罪了貪心的明星們。
他手底下的一眾明星都在想辦法跳槽開工作室,或者直接晉級為“明星股東”。馮大炮在華藝上市那年盯著跳動的紅線,快喘不過來氣,為自己的股份價值可能過億而興奮到癲狂:
他范進中舉一樣的患了失語症,反覆念:“漲了、漲了……”結結巴巴,當眾鬧出笑話。
但兩年後,馮大炮已經為《大地震》的六千萬導演片酬不滿,他是能花兩千萬買下油畫的新晉富豪。為了安撫他,華藝不得不讓馮大炮組建私人制片公司,再出高價兼併馮大炮的公司。
這是一群沒什麼原則的戲子!他們嗅到了味兒,眼睛裡只剩下“錢”了,接下來什麼人也不會認。
方沂偏偏倒還來做經紀業務,王忠軍認為方沂把自己想的太高。
忍不住感慨:“真以為自己是救世主?我現在承認他電影拍的好,他做生意也有想法……但光是憑這個,沒有人會來倒貼的。”
“他們要錢,而且要很多很多的,錢~~”
王忠軍咬牙切齒的念“錢”那個字。
秘書兼副經理胡銘介紹道:“據說是業務模式和以前的經紀公司不太一樣,主打明星本身的市場推廣……像是這個包裝、演出、公關、法律諮詢乃至於線上營銷都在做,但是,沒有承諾有直接的影視資源,因為他們自己不製作電影電視。”
王忠軍大驚:“你意思是,不是方沂開的?”
秘書道:“是他拿大頭,但是主管人是他經紀人,劉真真。她也是ceo。”
“那又怎麼樣,推個人到前面而已。”
不久,叫來了弟弟王忠磊。
王家兄弟在華藝影視的作用不一樣,哥哥主要走商業路線,參加各種投融資沙龍,高爾夫球技能點到滿;弟弟負責具體的影視經紀,點的是塞高爾夫球的技能。
他弟弟實話實說:“聽說了這事兒……應該是和美國caa那種一樣,相當於是服務於頂級明星吧……讓他們比較省心,或者說只提供了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
又道:“但是,考慮到方沂的存在,也不太可能完全就不給資源,他照顧到自己人也很正常,是不是?”
“他自己拍的少,但是手底下不是有導演嗎?特效公司接的片子也不少啊,那麼多主旋律片砸下來……總是能使點力的。”
王忠軍輕蔑的笑:“總不能就靠這種似有似無的資源,就吸引到人來加入。大陸不是美國,沒有那種成熟化的市場體系,連演員工會都沒有,談什麼服務平臺啊。我們是垂直的,封閉的,從找人組班子到最後發行……全部是同一家。”
王忠磊無奈道:“誰知道他怎麼想的,他要搞什麼工業化,隨他咯?製作和經紀分開,我覺得不可能,但他要去拿頭撞,我倒也無所謂。”
秘書胡銘聽說過一些坊間傳聞:據說方沂是被經紀人拖過來鎮場子的,本身對這興趣不大。
經紀人真姐已經把“方沂”這個品牌做到接近滿級,而她渾身技能沒有用武之地,想多開幾個小號來尋找遊戲體驗。
想到了這裡,胡銘小聲道:“有沒有可能,方沂只是入個股。”
話被王忠軍打斷:
“方沂這個人一肚子壞水兒,最會包裝自己,偉大他自己,最後搞臭我們和其他人的錢途!他做的這些,肯定是有深意的。胡銘,你再看看,千萬要持續關注他。”
胡銘得令,悶頭應了一聲,不久出去了。
只剩下兄弟倆。
弟弟忽的嘻嘻發笑:“其實沒有搞我們的錢途,他只是電影拍的好……獻計獻策一半天,他又沒上市公司,最後還不是便宜了我們,影視板塊最近大漲特漲,賺的比電影多多了呀。”
哥哥也忍不住發笑:“做生意還是太嫩!沒有成長起來。我要是他,我怎麼也憋幾年,等我公司上市了再講這些話——我不是做善事,不可能造福全行業。”
“也可能搞藝術的還是有理想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