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長,等一下,我們下來了哦。”偵察班長宋睿民在叫。麻稈趙明明帶來好幾支電筒,此時宋睿明和王明生都下來了。
燈光就是人的膽,王珂接過偵察班長宋睿明遞過來了三節電筒,幾支電筒對著洞裡一通亂照。王珂現在看清楚了,也證實了自己剛才的判斷。
與剛剛看到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洞的一角,有棵大樹的根長了進來,而那牆角不僅有個灶臺,還有一口破缸,看來這裡還真的住過人。
王珂走了過去,用手電筒向上照了照,才發現順著石縫,竟然可以見到一絲絲的亮光,原來這裡是洞裡的透氣所在。
現在來看,這裡原來是個山洞,只不過後來的人把這個洞擴大了,搞成很舒服的一個地下石屋,可以生活,可以做飯。
可是到底是什麼人在這裡住過的呢?
既然是住人,為什麼又有那些工具?難不成是專門藏在這裡,就為了挖這個洞的嗎?
王珂走到洞中洞前,用手電向下照照,下面的洞並不大,人站在裡面連腰都直不起來,根本不像是藏東西的,而更像一個過道。
王珂忽然想起了崇陵那個U型洞。
“谷茂林,這洞有多深?挖到哪個方向的?”王珂扭頭問谷茂林,可是身邊谷茂林並不在,他早就和宋睿民、王明生,又帶著手電筒鑽到那個洞中洞裡去了。
下面那麼小,鑽進去也沒有什麼意思。
王珂拿著自己的三節電筒,開始細細地打量起這間丈餘大小的石屋。
那堆工具早就腐爛、旁邊是爛掉的破筐。一個燈盞座引起王珂的注意,他走了過去,拿起這燈盞,是個燒製的瓷燈盞,用手一摸,挺滑。現在很多村民家裡還能找到這種燈座,點油的。只不過有陶泥的,有瓷的,也有銅製的。
王珂想,這個洞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人住過了,如果從洞裡的工具樣式,很有可能在抗戰前,或者是民國時代就有了。也就是說,這個洞的存在,至少有六七十年的存在。那麼這個洞的主人,如果活著,至少也應該在百歲。
王珂轉了一圈,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純粹就是一個洞。
此時洞外面又“撲通、撲通”跳下幾個人來,偵察班牛鎖柱和電話班長小高都跳了下來,石屋一下小了起來。但是下來的兵更關心那個洞中洞。幾個人都圍在屋角的洞口。而裡面谷茂林、王明生和宋睿民顯然已經完成了“探險”,正魚貫從裡面向外爬。
王珂呢,依然用手電四下亂照,已經沒有更多的發現。
倏然,王珂的手電無意朝頭頂一照,他停住了,他在石床的上方的頂壁上似乎看到了什麼東西,他走了過去,仰起頭仔細地辨認。
現在看清楚了,是一些刻出來的線條,雖然在頭頂上,也有半張炕蓆大小。
由於年代久遠,本來頂上的石壁就凸凹不平,這些沒有方向感的線條看起來很吃力。
王珂看得入神,身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偵察班的戰士都站了過來,大家一齊圍在那裡,仰著頭左右辨認。
“排長,這會不會是一張藏寶圖?”地瓜梁小龍問,說著,他仰起頭在底下轉了一圈。
王明生的手電筒也加入進來,大家都在辨認石壁上刻劃的東西。
“排長,我看不像誒,倒像是一幅畫。”王明生側著腦袋,突然他躺到石床上,驚喜地叫了起來。“排長,你快躺上來看看。”
王明生跳下石床,王珂躺上去一看,這回看清楚了,因為有了方向,的確是一幅圖畫。原來只有躺在床上,才能辨認出這是一幅圖。
什麼圖?麻稈趙明明也躺下了,躺在石床底下,雙眼炯炯有神地向上瞅著。
這是今天最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