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1月18日,除夕,建業。
清晨六點半不到,楊安農就被父親和大哥的竊竊私語聲給吵醒了,只能無奈地從地板上坐了起來。
“小三,把你吵著了?”楊水根看見兒子睡眼惺惺靠在牆壁上出神,不由小心地說道:“要不,我跟你大哥出去溜一圈,你再睡個回籠覺?”
“這天都亮了,哪還需要再睡。”楊安林將目光從窗戶外移了過來,不以為然地說道:“在甘谷堡(今澳洲北領地滕南特克里克小城),這個時候,我都已經吃完早飯,準備趕著牛羊出去放牧了。”
“你懂個啥!”楊水根白了長子一眼,“小三在建業這種大城市裡做工,每天很辛苦的,一天下來,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那不得好好保證休息!哪像你,只需將牛羊趕到草地上,就可以裹著大衣,隨便貓在一棵樹下繼續睡覺。”
“哦……”楊安林聞言,不由同情地看了看自家的兄弟。
還真是,前兩天剛到建業城時,硬是等到晚上九點多,才從工廠裡下工。然後就帶著他們爺倆隨便吃了一點東西,便回到這間面積不到二十平米的廉租房。簡單洗漱後,話還沒嘮兩句,竟然直接躺在臨時鋪的地板床上,呼嚕打得震天響。
不過,聽三弟提及,他現在每個月已經可以賺到12塊錢,足足比七年前剛來的時候增長了一倍。刨除租房、日常吃飯花銷,稍稍節省一點,到了月底可以攢五六塊錢。這麼算下來,一年就可以存六七十塊錢。
而他在甘谷堡,一年到頭也見不到這麼多的現錢。十年時間,好不容易才存了一百多塊錢,但在去年,只是將家中的房屋和牲口棚稍稍進行了翻建,便又將錢花得乾乾淨淨。
這次趁著過年時節,帶著老父親到建業城看望已五年沒有歸家的三弟,便存了想找他借點錢的心思,尋思著買一輛馬車,在閒暇時節,幫著別人拉拉貨物,或者到火車站拉些客運。
去年十月,期盼已久的火車終於從北邊的溫泉鎮(今澳洲北部馬塔蘭卡小鎮)修到了他們所在的甘谷堡,然後又從這裡拐了一個彎,向東繼續延伸而去,最終連線到山陽縣(今澳洲芒特艾薩市),實現了漢洲北部鐵路網與東部鐵路網的連通。
鐵路修通後,每天十數列火車途徑甘谷堡,刺激了當地人流、物流地湧動。每日間,都會有不少牲畜、羊毛透過火車,或者輸往北邊的建業府,或者流向東邊的廣陵府(今澳洲湯斯維爾市)。一些希望見見世面的鄉人,也會大方地花幾個大錢,買張車票,乘坐火車前往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大城市。
楊安林眼見著鎮上那些頗具經濟頭腦的鄉民採買來馬車,趕至火車站,邀攬到站的客人乘坐,或者受商人所僱,幫著運輸貨物,賺取一筆筆不菲的費用,很是心動。若是能從老三這裡借上百八十塊錢,也弄一輛馬車,豈不是能給家裡增添一份額外的進項。
聽到大哥要借錢,楊安農不免稍稍猶豫幾分。
剛剛出來做工時,為了表示孝心,他將賺的工錢幾乎都如數寄回了家中,以貼補整個家庭的開支。待成年後,想到自己終究要自立門戶,安家立業,遂逐步減少了往家裡寄錢的數額。這麼些年來,自己也攢下了兩百六十多塊錢,全都存在漢洲銀行的戶頭上。
去年十月,經工友介紹,相了一個溫柔可愛的女子,兩人也彼此情投意合。自己還琢磨著,待合適的時候,去她家裡提親,然後兩人買一套小房子,一起過上和和美美的生活。
說來也是羞愧得很,自己都已年滿23歲了,還未娶妻成親。他大哥在十八歲的時候,便給他添了一個侄兒了。如今,大哥剛剛三十歲,兒子和閨女加起來就有五個,最大的都已經上中學了。
想想大哥也是辛苦,不僅要孝敬父母,還要養自家這麼多孩子。另外,他們下面還有兩個年歲較小的弟弟和妹妹,儘管可以依靠著他們的父母生活,但也需要大哥看顧。
一念至此,楊安農暗自嘆息一聲,便一口應允了大哥的借錢要求。在建業城,像他這般二十來歲的大小夥還沒有結婚的大有人在,自己稍稍往後延一年再娶妻成家,也是無妨的。
“小三,你若是太累了,就莫要陪我們在城裡逛了,回去好生歇著吧。”
父子三人吃過早飯,便興致勃勃地來到城中閒逛,喧囂擁擠的馬路,沿街林立的商鋪,形形色色的商人和學者,以及街道兩邊一棟棟巍峨壯觀的大樓,都讓來自鄉下的楊水根父子看得目不暇接。不過,瞧著老三一邊走著,一邊不時地打著哈欠,楊水根不由心疼起兒子的辛苦。
“爹,沒事的。”楊安農笑著擺擺手,“平日裡忙慣了,這過年期間突然歇下來,就有些不得勁。”
“唉,在城裡做工,確實能賺到錢。可這工廠裡的勞作時間也太長了,我們鄉下最忙碌的春耕和秋收,雖然也是沒日沒夜,但熬個把月就結束了。哪像你們,月月如此,日日這般,身體怎麼承受得住喲?”
“爹,我們工廠裡也不是一直這麼忙碌。”楊安農安慰著父親,“你看,過年的時候,中秋的時候,還有陛下的萬壽節,工廠裡都要放假的。哦,對了,上個月內閣頒佈法令,要求咱們國內所有的工廠、商社每月必須要給工人和夥計放兩天假。在放假的日子,不得剋扣工錢餉銀。”
“那就好,那就好!”楊水根連連點頭,“要說愛民如子,體恤百姓,還得屬我們大齊的皇帝。三十多年前,要不是皇帝派船來大明接我們這些命懸一線的饑民,你爹早就餓死在野外,成為一堆枯骨了。自然,也就沒有現在你們這些小兔崽子享受這花花世界!”
“爹,我們身為齊國子民,兢兢業業地為國家創造財富,理應得到國家那個什麼……,對了,是發展紅利。”
楊安農仔細回想了一下,前些天讀過的報紙,上面好像有一篇文章提過幾句,國家近五十年發展,從一窮二白的局面,逐步發展到今日富強之國,應該將國家歷年來的發展成果和獲取的經濟紅利,回饋國民,積極改善國中百姓的民生。
還有一些文章呼籲,要減輕基層工人的勞動強度,適當增加工人工資和福利,並且對國內諸多工廠、商社勞動時間過長,工傷事故頻發,體罰虐待工人事件層出不窮等種種弊端陋政,進行必要的改善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