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後金的第一波攻擊力度並不算強大,滿桂並沒有感到太大的壓力。
放鬆下來的滿桂,第一次仔細觀察後金的所有攻城設施。
後金的陣營中,竟然根本就沒有重型攻城設施的存在。
現在的後金韃子,除了弓箭手,就沒有其他能對城頭造成傷害的兵種了。
這個發現,讓滿桂心頭一陣大喜。
很明顯,後金弓箭手的威力,已經被寧遠城頭那大量的防禦裝備削弱到了極致。
不能破壞掉城頭的防禦戰具,後金韃子就近乎落入了光捱打卻打不到人的地步,這與明軍在野戰中的遭遇如出一轍。
明軍在野戰中支撐不下去,後金韃子在這種攻城狀況下,他們一樣也支撐不下去。
後金的援兵雖然已經增援上來,但滿桂卻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不出滿桂所料,正紅旗衝鋒上來計程車卒,除了增加了城下的人員密度以外,依然無法對寧遠城頭造成有效的打擊。
正紅旗新增的十幾部雲梯,也同樣無法對寧遠城頭造成太大的困擾。
城下增加的人員密度,除了讓明軍炮火的殺傷力變得更大外,也再無一點作為。
隨著時間推移,經驗和信心倍增的明軍炮兵,打出的炮彈落點也變得越來越準。
炮臺上,信心越來越足的明軍炮兵,甚至開始向城根處聚集的後金士卒,主動用大佛郎機炮發動了側擊。
炮臺上發出的這種側擊,其實才是寧遠防禦體系中的最佳構想。
按寧遠城的設計,敵方進入城根時,本就要接受來自兩側炮臺的側擊。
兩側炮臺上發出的交叉火力,才是打擊城根處敵人的最重要手段。
開戰以來,炮臺上缺乏經驗和信心的明軍,害怕火炮會損壞寧遠的城牆,一直沒有發揮出防禦的構想。
戰鬥一直打到此時,明軍才有信心對蝟集在城根處的八旗兵發動側擊。
這種來自炮臺的側擊,效果非常明顯。
此時的寧遠城根下,後金已經蝟集了大量士卒,而他們賴以防禦的盾車,卻主要針對的是前方和上方,對側後嚴重缺少有效的保護。
炮臺明軍一炮下去,城根處的八旗兵瞬間被打倒一大片。
那是什麼?
炮臺上一個眼尖計程車卒,在倒下的八旗士卒中發現一個明顯不對的色彩。
那處城根牆磚色彩有些明顯的異常。
一瞬間,明軍就明白了那是什麼。
鑿城!
後金韃子是在鑿城,而且已經成功的破壞了那城根處的青色城磚。
看到後金韃子倒下後露出的破碎城磚,炮臺上的明軍連聲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