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徐光啟的著作吧:農業方面有《甘薯疏》《蕪菁疏》《吉貝疏》《種棉花法》《代園種竹圖說》《宜墾令》《農書草稿》《北耕錄》。
數學方面有《幾何原本》《測量法義》《測量異同》《勾股義》。
天文方面有《平渾圖說》《日晷圖說》和《夜晷圖說》。
水利方面有《泰西水利》。
徐光啟還曾與不少傳教士有過交流合作,接受了不少西方知識,是個學貫中西的大家。
徐光啟甚至還為朝廷主持過造炮工程,親手製作過紅衣大炮,更是主張多製造紅衣大炮去守遼東戰略的創始人。
“天哪,太牛了,太厲害了。”朱由檢拍案叫道,自己身邊竟然還有這樣厲害的隱藏人物。
好奇怪,這樣的人朝廷為什麼都不重用?難怪後來崇禎時竟會亡國。
仔細看完徐光啟的資料,朱由檢興奮地全身都在發抖,這才是真正的人才,自己一定要想辦法招攬過來。
可是怎麼招攬他呢?朱由檢第一次從心底痛恨自己這個藩王的身份,這個敏感的身份大大阻礙了他的行動。大明祖訓:藩王不得結交外臣。
藩王的身份弄的他,不得不諸事小心謹慎,小心翼翼的避免踏到暗中的紅線,引起別人的彈劾。
想到自己藩王的身份,朱由檢興奮的心情逐漸冷靜下來。他明白,自己現在想要招攬徐光啟確實不太現實。
別看徐光啟現在官職不高,還處於冠帶閒住狀態。可如果不是對前途徹底絕望,這些士大夫們絕不會投靠藩王。
畢竟現在大明王朝計程車大夫,一旦投靠藩王就相當於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不到萬不得已,他們絕不會做。
想清楚了這些,朱由檢決定,暫時不去招攬徐光啟了,但一定要想辦法保證他健康的活著。這種科技大牛,只要健康的活著,就能帶來無限的好處。其他,等到自己登基後再說吧。
完全平靜下來的朱由檢,立即安排楚天行去把徐光啟的著作統統找來,這些科技著作,他一定要多印幾本,以備以後向天下推廣。
大量印刷、囤積了徐光啟的著作後,朱由檢並沒有讓印刷工坊停下來。
朱由檢讓大眾錢莊開始搭配一項新業務,賣報紙。
所有錢莊客戶可以只花一文錢,就能買到一份8開的報紙。
報紙的內容主要是京城的物價和一些奇聞趣事。報紙的銷量不大,畢竟在這個識字率極低的時代,看的人不是太多。更多的人訊息來源還是靠口耳相傳。
朱由檢也不著急,他也沒想過一下能把報紙賣出幾萬份去,再好的東西也要考慮市場和受眾。
現在的報紙賣一文一份,一份就要賠一文錢,好在數額不大,又是5天才出一份,這點錢朱由檢還賠得起。先慢慢培育市場吧。
暫時沒有別的突發事件,朱由檢安心的宅在家裡慢慢的組裝模型,積蓄著自己的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