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祖大壽一直在仔細梳理袁崇煥這個人。越梳理祖大壽越發現袁崇煥頗有些深不可測的味道。
袁崇煥看似說話大膽、做事瘋狂,可他說話做事的時機都把握的恰到好處。
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才中的進士。
萬曆四十七年到今年這才多久,滿打滿算也才區區6年,袁崇煥就已經做到寧前兵備道。就是袁崇煥同年的狀元,也沒有袁崇煥升的快。
要是從天啟二年袁崇煥入京時開始計算,那就更驚人了。短短3年,袁崇煥就成了坐鎮一方的主官。這絕對是真正的連升三級。
更讓祖大壽感到驚訝的是,這幾年間,袁崇煥跟過的上司紛紛倒黴,可袁崇煥卻都沒受到牽連,反而每次他都能順勢在上升一點。這就更了不起了。
這說明袁崇煥對朝廷的大勢,判斷的非常之準。眼毒手狠的袁崇煥已經很有政壇不倒翁的架勢了。
對於袁崇煥的這份本領,祖大壽真是羨慕的要命。
祖大壽宴請袁崇煥的目的,就是祖大壽真的想要袁崇煥指點他一二。
為什麼祖大壽想袁崇煥指點他呢?
因為兵部尚書高第來了。
兵部尚書高第,竟然以兼薊遼經略的名義到山海關上任了。這可並不算個好訊息。尤其對他們關寧軍來說。
更讓祖大壽感到心驚肉跳的是,當高第交接完畢,正式掌控遼東指揮權後,透過各種渠道,高第流露出來的意思還是堅壁清野。
關寧軍這下尷尬了。
怎麼個意思,他們關寧軍辛辛苦苦冒著極大的風險,這才把孫承宗趕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就算你們是閹黨,也不能太不講道理了吧?
哪有一過河就拆橋的。
這也太不講道義了吧?
可這些話,關寧軍也只能在心裡說說,根本都拿不上臺面。高第可不是孫承宗,他是魏公公點名派來的,背後的靠山太硬了。
知道人家高第對關寧軍是什麼要求嗎?
人家話裡話外已經做好了準備撤守山海關的準備了。
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這意味著人家隨時準備放棄關寧軍了。
你們不是不聽招呼嗎?
那好,人家乾脆不跟你們玩了,人家直接把防線收縮回山海關,直接放棄關外的地盤,你們怎麼辦?
怎麼辦?
關寧軍打死也不能放棄關外的地盤啊!
沒了關外的地盤,他們這些人光溜溜的撤回山海關,那關寧軍就成了客軍。沒有了關外田莊的收入,光靠吃朝廷的那點空餉,就是光養他們的家丁也不夠啊!
高第算是一把掐住了關寧軍的脖子。
關寧軍盤算來、盤算去,發現還是沒法硬頂高第的命令,只能妥協。關寧軍開始彆彆扭扭、陽奉陰違的備戰。
在關寧軍的有意散播下,高第欲放棄關外的訊息被傳的到處都是。才安穩了兩年的遼東民間再次變得民心惶惶。關寧軍想依靠民間的力量最後一搏。
關寧軍的辛苦沒有白費。天啟五年7月底,寧前督屯通判金啟宗火爆的上書袁崇煥,建議袁崇煥力拒高第主張。
金啟宗說:“錦州、右屯、大淩河都是兵家必爭的先鋒要地,我們既然佔了就不能放棄。一旦放棄,才安置的那些屯田點,又要放棄,那些農戶又要重新安置。向這種隨隨便便就放棄,就咱關外這點地盤,還夠放棄幾次的。”
金啟宗的上書被袁崇煥擱置一旁,在袁崇煥眼裡,金啟宗的上書只是書生意氣罷了,根本不明白遼東現在的軍事局面。
袁崇煥的不置可否,使關寧軍沉不住氣了。關寧軍現在迫切需要袁崇煥這種高階文官的支援。
沒辦法,在大明打仗的武人,卻根本沒有決定戰守的資格。
這就是大明所謂的以文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