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莊中,朱由檢慢慢的盤算。
今年的年景還不錯,稱得上風調雨順,照這樣下去,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
算上今年,皇莊已經積攢了不少糧食。雖然其中不少都是地瓜乾和土豆乾這種雜糧。但不管怎麼說這些雜糧也都能填飽肚子。
而且經過這幾年不停的修建,皇莊的農田水利也增加了不少,想來只要不是太大的天災,還是能撐得下來的。
現在,朱由檢想做的就是,把皇莊的佃戶有效的組織起來,把他們擰成一股繩。這樣才能夯實自己的基本盤。
這個組織農戶的方法,朱由檢選擇的就是黃秀才搞得互助組。
在朱由檢看來,只有互助組才能打破,這個時代籠罩在鄉村中的宗族大網。
沒辦法,最強大的其實不是皇權,而是宗族。皇權某種程度上只是宗族的一種。
在這個皇權不下鄉的時代,鄉村中什麼最大?
當然是大大小小的宗族。
大明的鄉村幾乎都是以姓為號,什麼小張莊,什麼小王村。一聽你就知道村子裡的大姓是什麼。
在這些村中,族法是遠遠大於國法的存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因為在這個時代,農戶生活的太不容易了。
正因為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民,活得太過艱辛,農戶才不得不以宗族的形式抱團取暖。
可宗族真的給普通小戶帶來幫助了嗎?
其實真正的幫助,小戶得到的那是少之又少。
宗法禮教發展到現在,宗族給小戶帶來的幫助,遠趕不上宗族對小戶的壓榨。宗族已經蛻變成族長和族中長老謀取私利的工具。
發展到現在,鄉村中的宗族體系已經成了妨礙大明統治的毒瘤。有他們在,大明政策別想在鄉村基層有效的通行。
但經過大明200多年的和平發展,百姓完全認可了宗族這個體系。想撼動它,實在太難了。
在東安,朱由檢恰好遇到了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黃秀才。而黃秀才的作為,讓他想起了前世的互助組和合作社。
互助組,這是多麼好的組織。不拘你是什麼姓氏,只要你們幾家走的近,你們就可以組成一個互助組。
在鄉村中明確的推行互助組,將願意互相幫助的農戶明確的拉到一起。這不就把一個大宗族拆成了無數小單位。
就像小張莊,全莊一下分出28組。張氏宗族內部就至少結成20多個小團體。
當農戶從這種小團體組織中受益後,他們會自覺維護小團體的利益。到那時,張氏宗族還能指揮得動他們?
指揮不動,鄉村中的宗族體系自然而然就瓦解了。
瓦解鄉村中的宗族,這才是朱由檢搞互助組的真正意圖。他的這意圖怎麼能明說。
搞互助組,得益的是底層農戶和朱由檢這種帝國高層,損害的是鄉紳的利益(鄉紳一般都擔當著族長和族老)。
互助組是在挖鄉紳階層的根,這種事朱由檢當然不能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