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帝師孫承宗督師遼東。
為了他的整體遼東戰略,孫承宗特意推薦袁可立擔任登萊巡撫,李邦華擔任天津巡撫。
袁可立到任登萊後,按照他與孫承宗的約定,積極整頓水軍,跨海攻擊遼東後金的後方,為孫承宗建立寧遠防線爭取時間。
袁可立在登萊建立了水師大本營,派山東總兵沈有容以廣鹿島為前進基地,聯合皮島的遼東總兵毛文龍,對後金展開來自海上的騷擾,逼迫努爾哈赤放棄大片沿海的土地。並接回了無數逃離遼東的難民。
孫承宗能平安修築寧遠防線,與袁可立對後金的敵後牽制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長期的水師排程中,袁可立發現海船調運物資的便捷之處。他聯合天津巡撫李邦華,上書朝廷重開了天津港。
袁可立把天津港加入登萊水師的輻射範圍,構建了整個面向遼東的海運體系。天津港這才重新煥發了生機。
“也不知道修修路!”
朱由檢怨念十足的望著車外坑窪不平的狹窄小路。
這次出門最讓朱由檢不滿的就是交通了。
這個時代,交通也有點太不方便了。路既不平、又狹窄,也就所謂的官道,還能稍好那麼一點點。
這天津港好歹也算是港口區,這路破成這個樣子,還怎麼運輸貨物啊?朱由檢實在很難理解。
朱由檢就算再宅,但“要想富、先修路”的話,他還是能理解的。物流不通暢,做什麼都是事倍功半不是。
有張成在前面開路,朱由檢的車隊順利的進入天津港區。朱由檢注意到,路上至少透過了3道關卡,車隊才能進入。
“我暈,看來這天津港就不是民用港,這得算軍港才是。這也太浪費這麼優越的資源了。”朱由檢忍不住又在心中吐槽。
車隊順著朱由檢嘴中的破路拐了一個彎,眼前豁然開朗,大片的水面呈現在眼前。
車隊所有人的視線,不由自主的都被一艘巨大的帆船吸引了過去。
太大了。
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應。
是啊,30多米長的船身,再加上20多米高的主桅,不論從寬度還是高度上,這艘船都給看它的人帶來很大的視覺衝擊力。
更何況,停在這艘船身邊的還都是些小船,最大的也還不到它的3分之一。在這些小船的對比下,珍運船更顯得巨大無比。
揉了揉眼睛,朱由檢也不由的生出幾分自豪。
這艘大傢伙就是他帶給這個時代的第一個標誌性變化。朱由檢知道,珍運船的出現,證明歷史已經開始輕微拐彎了。
對於這一點,朱由檢更是無比的開心。
人都說“望山跑死馬”,這望船跑的也不近啊!
車隊順著狹窄的道路,又曲裡拐彎的走了10多分鐘,這才正式來到那個木質的碼頭。
車還沒停穩,朱由檢就跳下了馬車。
從碼頭這裡看去,珍運船更顯得巨大無比。
這只是排水量不足400噸的商船就有這麼大了。若是勝利號那排水量近4000噸,體長超過60米的戰列艦製造出來,那會有多麼的雄偉,多麼的壯觀。
“嗯,估計這個碼頭根本就停不下那麼大的戰艦吧?”朱由檢呆呆的盯著珍運船,腦中浮想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