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昨晚明確見識到這個時代落後的醫療條件,朱由檢鍛鍊的心思更強了。
有什麼都不如有個好身體啊!
慢跑幾圈後,朱由檢收住了腳步,一塊錦帕一如既往的遞了過來。
接過錦帕擦了把臉,朱由檢開口吩咐:“王拌拌,你安排個得利的人手,今天去縣衙一趟,把周家田地掛到王府名下。”
“老奴明白。”聽到朱由檢這樣安排,王承恩是滿心的歡喜。殿下總算知道置辦產業了。
這樣安排周家,朱由檢昨天就想好了。想讓周秀才擺脫糧長的束縛,這是最好的辦法。
把周家的田地算作王府的產業,周秀才算成王府的人。這樣,就算再多借給縣衙差役幾個膽,他們也不敢再找周秀才徵稅了。這就是大明最流行的投效。
至於縣衙會把周家的這份稅收按到誰家去,朱由檢就不管了。
想來周家的稅負,縣衙十有八九會加到他那些沒良心的鄉親頭上。
什麼?那些鄉親會承受不了這麼重的稅。
他們承受不了,那跟朱由檢有什麼關係。
在什麼位置就說什麼話,這就是朱由檢一向的想法。
那些鄉親若是實在受不了,也可以投效他信王府嗎。那樣他就可以替他們出頭了。
什麼都不付出,又憑什麼想獲得收穫呢?
周家的事情暫且就先這樣處理吧。
鑑於周秀才腿上有傷行動不便,朱由檢專門留下兩個人照顧他,等到周秀才腿傷好了再帶他一家回京城王府。
對周秀才,朱由檢已經想好了怎麼用他。周秀才會有大用處的。
大隊臨走前,朱由檢特意又去探望了周秀才一次。
朱由檢的辦法似乎有效,周秀才整個人的狀態不錯,至少至今還沒有出現高燒的現象。這讓朱由檢放心了不少。
離開了東安縣城,朱由檢才發現,他來去匆匆的竟然連此處的街面都沒正眼看過。
唉,這也太有損微服私訪這四個字了。
在心底,朱由檢發出一聲輕輕地嘆息。
天津城
望著遠處的青磚城牆,高大的門樓,絡繹不絕進出城們的人群,朱由檢一下興奮起來。
對嗎,這才是記憶中的那種古城。
東安那也叫城?朱由檢忍不住再對東安吐槽一次。
從城門處就可以感覺出天津城與東安的明顯不同。
進出天津城的官道,在那高大的城門洞口,被人為的分隔開來。道路中間走車,左右走人。
7、8個還算精壯計程車卒和10幾個青衣的壯漢正在門洞處忙碌。大概是在收取進出城門的稅收吧。
雖然城門比較寬大,可天津城門進出的效率,看上去比東安卻要慢了許多。朱由檢遠遠看到的人群,明顯就是因為進出速度受限,才聚集起來的。
朱由檢的車隊,隨著人流慢慢來到天津的城門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