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難得是,鄭一官還精通數國語言,做事也幹淨利落。似乎除了長得太過俊秀以外,還真沒什麼別的缺點。
可惜,這麼好的一個助手,已經被李旦搶先收去了。
相比李旦哪位大商主,他顏思齊的勢力就有些相形見絀了,很難再把人挖來了。
也罷,畢竟鄭一官也是他顏思齊磕頭的弟兄。
有鄭一官在李旦那邊,可能對他開發笨港支援更大一些。
顏思齊轉念思索起笨港開發的事情。
笨港還是缺人啊!
人在哪裡?
顏思齊煩躁的在心中思索。
京城,大興,希望村
這裡是遼東難民的聚居地。
名稱雖然是叫希望村,可實際上,上萬的居民已經接近大明一個下縣的標準了。
遼東難民們在這個超大的村裡安穩的生活,大半年來雖然沒地可種,卻沒有餓死一個人。
這就是個不大不小的奇蹟。
依靠著水利工地和毛紡廠,難民們至少能勉強能吃飽肚子。
日子雖然過得艱難,但難民們至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是的,至少他們還有希望。
到如今,難民們已經弄清楚了他們的身份:信王府的佃戶。
他們不再屬於朝廷的平民戶籍,以後最多隻能算是皇莊佃戶的身份。
佃戶就佃戶吧,能活下來就不錯了,難民們還是很知足的。這就如同賣身為奴一樣,好歹現在一家人還能在一起,不錯了。
快過年了,水利工地已經停了,難民們各自返回自己的家。
信王府說話算話,答應過的糧食已經由那些少年郎帶人送到各家門上。
送來的糧食雖然有些奇怪,可數量竟然一點都沒有剋扣。信王府竟是少見的清廉仁義。
難民們一邊準備過年,一邊嚮往著明年的生活。
那些少年還說了,按信王殿下的安排,明年大夥只要聽招呼、擼起袖子好好幹,除了口糧還會給每人發錢。
發錢?難民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真的嗎?
不過,信王爺倒是說話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