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的戰鬥首先在西路明軍打響。
此時的明軍擁有大量參加過萬曆三大徵的老兵,還具有相當的戰鬥力。
幾路部隊的指揮官也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將,努爾哈赤根本沒有得到伏擊的機會。
當時,西路軍杜松部只有3、4萬人。當他發現後金全部主力來襲時,立即採取了結寨對抗的手段。面對後金部隊,西路明軍依然成功建立了一座簡陋的營寨。
為了爭取時間,努爾哈赤的部隊立即以重甲步卒為主力發起進攻。
依靠營寨作戰的明軍實力大增,後金一時攻擊不下。
這時,運氣站到努爾哈赤身邊。
天降大霧。
看到這兒,朱由檢也只能搖頭哀嘆:“天不佑大明啊!”
大霧中,明軍的火繩槍完全失去了威力。後金的重甲步兵趁機打破明軍營寨,混亂中明軍大敗,杜松戰死。
擊敗了西路軍,努爾哈赤藉助騎兵的機動力,主力迅速轉向北路明軍。並在野戰中,擊敗北路明軍,就是張雲翼所在的部隊。
努爾哈赤的部隊經過修整後,轉向南路。
南路明軍劉鋌部被努爾哈赤幾乎全軍殲滅。朱由檢手中資料太少,無法判斷南路明軍具體的戰場情況。
至此,四路明軍三路慘敗,只剩李如柏部倉皇撤回,薩爾滸戰役以明軍大敗結束。
研究中,朱由檢發現西路明軍和北路明軍的人員配備和對敵採用的陣型相差不大。
雖然兩支明軍崩潰的時間也相差無幾,但朱由檢對比後敏銳的發現:如果沒有大霧,西路軍可能不會崩潰,至少不會那麼快就崩潰。
這是怎麼回事?只是因為一道簡陋的營寨嗎?
研究結果告訴朱由檢,是。真的只是因為一道簡陋的營寨。營寨似乎對明軍的防禦有非常大的加成。
朱由檢感覺,明軍的戰鬥力並沒有自己推算的那麼孱弱。
明軍表現出的低下戰鬥力,應該只是完全被努爾哈赤針對所導致。
在與後金的戰鬥中,明軍的缺陷被重點放大,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戰鬥誤差。
薩爾滸戰役中,明軍西路軍杜松部、北路軍馬林部,都是陣地戰中被努爾哈赤擊敗。努爾哈赤的部隊對明軍的優勢可見一斑。
不得不說,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他打造的部隊完全超越了李成梁,更是有明顯剋制明軍的屬性。
不過,西路軍杜松部在結寨的情況下被努爾哈赤擊破。這場戰鬥含有很大的偶然性,不是雙方戰力的真實體現。結寨對明軍防禦應該有非常大的加成,朱由檢覺得要加大對明軍這種表現的關注。
薩爾滸戰敗,戰場情況反饋到萬曆皇帝哪裡。
萬曆皇帝敏銳的看出,明軍暫時無法再與後金野戰。他立即啟用了熊廷弼。
朱由檢不得不對萬曆,這個他名義上的爺爺感到歎服。
萬曆皇帝的眼光非常高明,熊廷弼也不負他所望。
熊廷弼很快穩住了遼東局勢,他依靠城防工事,壓制住努爾哈赤的繼續進攻。
在遼東,熊廷弼在新部隊未曾訓練到位前,只以騷擾、疲憊努爾哈赤為主。絕不與後金做主力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