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等人嚇了一跳,平時謹言慎行的楊溥去了哪裡,今天怎麼敢問這麼大逆不道的話。
朱慈睿並沒有生氣,而是思考著楊溥的問題,他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過了一會兒,朱慈睿嘆了口氣,因為楊溥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史稱“安貞履節,釀醴調羹”。
“本王不想違心,欺瞞楊大人,如果吳賢妃母子威脅到本王,本王會毫不猶豫的殺了他們”
說道殺字,朱慈睿身上又迸發出一股濃烈的殺意。
楊溥並沒有任何懼怕,接著問道。
“百善孝為先,殿下就不怕留下千古罵名嗎?”
“千古罵名?何來千古罵名,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撰寫的,本王不讓他們出現在歷史長河中,誰人敢寫!!!”
震驚,這一刻不僅楊溥震驚的看著朱慈睿,就連楊士奇等人也是—臉震驚的看著太子。
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年僅六歲的太子,居然對歷史瞭解的這麼透徹。
“臣楊溥,願追隨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說完,楊溥跪在朱慈睿腳下。
這回輪到朱慈睿不可思議了,臥槽,糟老頭子搞啥呢,小爺可是瞭解你的為人啊。
一旁的楊士奇等人,也是頓感驚訝,平時為人謹慎的楊溥去哪裡了,今天為何一反常態。
朱慈睿眉頭緊鎖,並沒有答應,而是深思起來。
大帳之內,頓時變得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過了片刻,楊溥不見太子說話,抬頭望了一眼。
“殿下是在懷疑臣的決心?”
朱慈睿點點頭,直言不諱的說道
“楊大人的為人,本王還是瞭解的”
楊溥點點頭,從地上站了起來。
"臣可以理解,畢竟臣平時小心謹慎慣了,可是”
說到這裡,楊溥爽朗一笑。
“伴君如伴虎,如果臣不小心謹慎,恐怕下一個十年牢獄又會等著臣了”
這時,朱慈睿想了起來,永樂+二年,朱棣北征回師,朱高熾迎駕稍遲,被朱高煦乘機進譜,朱棣一怒之下,將東宮所屬全部逮治下獄。
而當時的楊溥正是東宮的宮僚,因此被關入詔獄,然而楊溥卻沒有頹廢,反而在這獄中,將所有經書史籍通讀了好幾遍。
一直到了永樂二+二年,朱棣去世,朱高熾即位,楊溥才被獲釋出獄。
想到這裡,朱慈睿看向楊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