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理論而言,斬魔刀比長槍更笨重。
斬魔刀太長,太直,缺乏長槍的韌性,重心又那麼靠前,哪怕是雙手持握,依然不夠靈活。
其殺傷力,主要在兵刃的前半段。
是以,極怕被速度型對手突進內圈。
《長刀行》為什麼最重“行”字?
原因便在於此。
檢驗林野功夫練得好壞的時候到了,岑前路,便是他武道路上第一個勁敵。
林野沒有絲毫懼意,待到副總教頭示意可以開始後,依然主動發動搶攻。
踏步,衝鋒!
岑前路沒有像大壯那般頭鐵,第一時間側步橫身,畫半弧接近。
基礎步伐,半弧側步。
林野的衝刺失去突然性,此事早在預料之中。
沒關係,側前踏,折身再衝!
《長刀行》從來都不是一門只能直線衝鋒的武技,刀法中自帶的步伐特別基礎,卻又十分靈敏有效。
六十度三角折衝!
每一次變向,不多不少,只有六十度。
看似死板,但是,隨著每一次變向的衝刺距離不同,以及陰角陽角的任意轉換,其實落點十分難測。
岑前路並沒有急躁,只是把弧線畫大了一些,打定主意要接近林野的反手側。
唔,林野現在是右手持刀,把斬魔刀拖在身體右側偏後一點的位置上。
所以,所謂的反手側,正是林野身體正右側的方位。
在這個方位上,林野只能揮刀橫掃,變化最少,發力最不充分。
由此可見,岑前路所謂的戰鬥經驗豐富,絕非自吹自擂。
可是林野亦不差!
他雖然缺乏真實的廝殺經驗,但是,陳教頭每天都不厭其煩的給他喂招,兩人各用《長刀行》,十天下來打了不下二百場。
只是切磋便罷了,可是林野每天晚上都會用天衍覆盤!
第二天再戰時,就連陳教頭都會驚歎於林野的進步,又怎麼會應付不了眼前的小局面?
二話沒說,林野右手微微一動,一個反撩的假動作頓時讓岑前路把警惕提到最高。
可是刀提起來了,卻沒撩出去。
半動不動之際,距離恰好拉到最恰當的位置。
林野順勢擰腰、轉身,左腳前踏半步,雙手高高舉刀,一記旋身豎劈,衝著岑前路直接斬下。
站我反手?
接我一招旋身斬!
接不得!
岑前路反應極快,矮身前竄,再次試圖欺近林野右側內圈。
然而,豎劈又是假動作!
在真正劈下去的那一剎那,林野輕拉刀柄,直上直下的豎劈頓時化為斜斬。
威力變小,攻擊範圍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