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分析出什麼了沒?”大帳中,老董看向一旁的衛玆問道。
五天前的時候,他還能斷斷續續收到呂布和張遼,分別用信鴿寄回來的訊息。但隨後的幾天,就再也沒收到了。
也不清楚兩支部隊,是被鮮卑大軍給包了餃子;還是那些信鴿們迷了路,或被猛禽給吃了啥的……
“漢代就這點不好,想遠途傳個訊息太不方便了。”不待衛玆回覆,老董又唉聲嘆氣地抱怨了一句。
“相國,我等此番已領先別的勢力很多了。”
衛玆嫌老董妨礙工作,卻又不得不回覆:“我等好歹還有繡衣使,在各地秘密搭建了據點,提前飼養了信鴿。”
“換成別的勢力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束手無策、聽天由命……”
說著,手裡拿出一張紙條神色大喜,然後又跟其他紙條資訊相互印證一番,道:“相國,呂將軍和張校尉應當安然無恙!”
“不僅如此,他們好像已快要成功挑起,西部和中部鮮卑的大內訌了!”
“哦?……”老董也神色一喜,問道:“硬料還是軟料,確定麼?”
‘硬料’和‘軟料’這兩個詞,是繡衣使情報司分析時的專用術語。其中‘硬料’是指確定的、常規的情報。
比如鮮卑各部落的首領是誰,部落多少人口,牛羊騾馬幾何,哪個部落遷徙到哪兒了這類的。
而‘軟料’便是指不確定的、隨機性的一些情報。
比如鮮卑的哪個部落頭領升遷或被攻殺,單于突然下達了什麼命令,或者直接就是不確定的謠言之類的。
這類的‘軟料’就需要情報分析員,加上自己的分析和見解,判斷出情報背後的用意,或是會對漢朝造成什麼影響。
“大部分是軟料,但也有贏料印證,應該是可以確定的。”
衛玆此時將幾張情報都拎了出來,解釋道:“相國請看,西部和中部鮮卑最近都在頻繁調動部落和牛羊,往往彈汗山方向移動。”
“再配上近一個月來他們部落人口的變化,以及秘密從漢地購買鐵器、糧食的情報,基本可以推斷出他們要舉行一場大的內訌。”
搞定南匈奴後老董迫不及待弄出一個臨時商貿中心,原因就是商人一多,訊息便會靈通起來。
四面八方而來的商賈不僅會帶回貨物,還會帶來各地的動態訊息,再經過繡衣使的蒐集、傳遞、整理並加以分析,從而彌補信鴿單線傳遞的不足。
“哦?……”此時老董不由轉憂為喜,一臉的期待:“真希望這瓜保熟啊,若果真如此,老夫說不定此番又能躺贏。”
說完,隨即又看向衛玆道:“老夫調你過來的另一項任務,現在進行如何了?”
衛玆也嘿嘿一笑,回道:“相國莫急,正在穩步進行中。”
“嗯……”
……
彈汗山以南五十里的一處山麓中,正休整著一支鮮卑部落。
他們每個人都身穿皮衣,整個人都將頭頂剃得光禿禿,只有後腦處還留著一些頭髮,兩耳鬢角處則耷下來幾條發辨。
可這支鮮卑部落又明顯與其他部落不同,每個人都是精壯的年輕男子,沒有一個老弱婦孺,也沒多少牛羊物資,還一人雙馬。
最主要的是他們都目光肅然,表情堅毅,每個人板著面孔,緊眠著嘴唇,高挺著胸膛,全無鮮卑部落的散漫,氣勢雄渾。在山麓的幾處高點,還有人拿著奇怪的木質長筒,警覺地觀察著四周。
此時他們的首領,正用匕首在地上橫七豎八畫著什麼,道:“鮮卑人,從小就生長在馬背上,兒時的玩具就是弓箭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