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門外有人通報:“少將軍,太尉遣人前來宣詔了。”
“詔書?”
叔侄兩人對視一眼,當時摧心裂膽:難道,這麼快便走火入魔,下旨要除掉自己的親弟弟和侄子了嗎?
沒想到,進來的黃門侍郎展開帛絹,內容卻是:“太尉上表,朕亦同意,擢奉車都尉董旻為中郎將,統故大將軍及故車騎將軍舊部。擢董璜為中軍校尉,代領西園八軍。”
話音落下,叔侄倆又對視一眼,面面相覷:這……到底怎麼回事兒?
漢朝武官的級別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便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
董旻現在為奉車都尉,擢為中郎將便升了一格,並且實實在在給了統何進與何苗舊部的權力。
董璜更不過一軍司馬,擢為校尉也升了一格。同時,還代領西園八軍,在實權方面已相當於中郎將。
最主要的是,現在誰都知董卓的命根子就是軍權。此時卻將兩大部委以這兩人,可見這是多大的信任!
說是以性命相托也不為過。
“幼叔……”董璜當下都有些反應不過來,喃喃問道:“叔父好像沒中邪啊。”
“是啊,也不像到了七七之年,煩躁易怒、潮熱出汗、頭暈心悸、失眠口乾、手足心熱……”董旻也疑惑了。
如此重權輕易到手,僅因為血緣之故,兩人當然喜不自勝。
董璜更還忍不住說出心聲,道:“要是每次挨頓揍,就能換來叔父的這般器重,那該有多好?”
“是啊……兄長前日是挺唬人,可現在看來,心裡明顯還是記掛著我們的。”
宣詔的黃門侍郎聽到這裡,又輕咳兩聲打斷,弱弱地道:“呃……太尉還有句話,要在下捎給兩位。”
“什麼話?”
隨後他就清了清嗓子,努力作出一副凶煞的模樣,看向董璜喝道:“《孟子》若是沒背得滾瓜爛熟,仔細著你的腿!”
然後又看向一旁暗自慶幸的董旻,道:“你也一起學,背不會、通曉不了其意,看老夫怎麼收拾你!”
“唯!”叔侄聞言,條件反射般慌忙拜服聽命。
反應過來,才彼此都很尷尬:這人又不是太尉,至於嚇成這樣嗎?
呃……仔細想想,好像還真至於。
就人家剛才模仿說話的姿態,可見太尉當時是如何兇戾,哪敢不認真對待?
……
“太尉何在?”
太尉府前,一名黑衣博帶、面色焦慮的中年謀士,急匆匆地向侍衛們道:“某有要事欲找太尉商議!”
“回郎中令,太尉一大早便出去了,也未曾告知我等去處。”
一聽這個,李儒神色更加焦躁,氣沮道:“這可如何是好?……”
“太尉入京本就是一步險棋,所恃者無非兵權。昨日竟不與在下商議,強硬取消賞賜部下一事,無異自斷根基……某得知訊息後急忙趕來,太尉竟又不知去向。”
說到這裡,這位智囊也無計可施,只能鬱悶不已地再度向侍衛問道:“汝等仔細想想,太尉會去何處?”
“我,這……”侍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挺困惑:是啊,太尉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