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三十多年前,同在北京一個大院裡成長的高宙和英文是發小,英文比高宙大兩歲。
家庭出身優越的高宙小時候體弱多病、性格羸弱。在玩伴中常常被強壯的孩子欺負,家長給的買早點、買零食的零花錢總會在一次次的霸凌時被搶奪。
由於害怕家人擔憂和批評,他都忍了。直到他得到一個叫英文的哥們兒的相助。
英文早年無母,父親以蹬三輪為生,日間不能照看孩子,在街巷裡打架打出了名的英文可憐同情高宙的境遇,多次出手相幫。
世間無數的境遇把兩個小哥們兒的人生連線到了一起。後來交心的兩人學著綠林好漢,以煙代燭,撮土拜了把子,成為了一生的兄弟。
長大後,高宙學業有成,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
父母託關係在牡丹園的電子廠給他安排了工作,做了一個技術員。
沒幾年,很快他厭倦了工廠裡按部就班的工作,加之改革開放初期這些國有工廠效益不佳,很多廠子都到了發不出工資的境地,之後就關、停、並、轉了。
他隨潮流下海創業,打造了自己的地產王國,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人紅事多,後來由於工程、專案的欠款、圈地、搬遷安置等事情,也給自己惹了很多的怨氣。有一次一個住宅地產專案由於搬遷補償的問題和搬遷戶未達成共識,有人作惡教訓了高宙一把,在他萬般兇險的當口,英文出現並救助了危難中的高宙。
高宙滿懷感激地把他安排在自己的麾下,給予英文特殊的待遇,讓這個拜過把子大哥為自己消災免禍。
英文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如魚得水,在高宙的發家歷程裡立下汗馬之功。逐步地英文成了高宙企業裡的紅人、強人、狠人和別人不敢開罪的老人。
四年前,英文把一個名叫邊疆的人帶到了高宙的公司。
邊疆因為資金鍊斷裂,手中的承德圍場壩上的專案處於停滯將要流產的狀態。
商業嗅覺極其敏銳的高宙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他判斷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公司正在尋覓轉型的良機,而文化旅遊專案將是未來的風口。
雙方一拍即合,高宙借支8000萬元給了邊疆,並注資2個億成為了專案的控股股東。
高宙一來感念英文和自己多年的情誼;二來需要有知根知底的人看著專案和專案的資產,就把二次轉入的股份分配給了英文,並委派他入住承德專案公司。
因為在管理層面上英文毫無專業經驗和專業知識儲備,高宙說服他做了公司副總,全權處理尚未啟動的專案。
他計劃到開發時機成熟後再由職業經理人接管專案,他讓英文回到集團做個甩手老闆之一,等著分紅獲利。
英文來到承德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他混社會積攢起來的一夥“臭皮匠諸葛亮參謀”的意見,成立了公司的草臺班子,一部分人在承德,一部分人在圍場縣,一部分人在壩上駐守。
零零總總、雜七雜八地幹了很多花錢的專案,前後花了公司幾千萬的資金。
專案雖然不見起色,但是英文倒過的滋潤。他在承德公司呼風喚雨、一手遮天,我行我素,任人唯親,並以公司的財力和名頭在承德政商界編織起了自己的朋友圈和關係網。
在這裡過起了“太上皇”的日子。整天裡出入樓堂館所、官員府邸、商賈豪宅,燈紅酒綠之間,推杯換盞之中。
高宙基於對英文的信任和交情,採取了放縱、遷就的態度,不過問、不干涉、不約束,雖然集團公司裡很多人對英文大有微詞,他都一一勸退。在他的戰略佈局中,英文只是過程,一個精明的職業經理人才是他的目標。
幾個月前,英文聽說集團和外資合作將要啟動專案,他又來到了一位“高人”的家裡,經過一番籌劃,他煞有介事地給高宙去了一份報告,聲稱要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人才是關鍵,並在得到首肯後成立的他都不知道是什麼概念的人力資源部,招聘成立了這個部門。
並把趙小剛等自己的親信逐步扶植起來管事,把公司的資產、財務、人員統的更加牢實。
明凡就是在四個多月前的那次招聘中進入公司的。
沒多久,一天英文把明凡叫來辦公室交代工作,突然對明凡暗示只要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今後高管得做、高薪得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