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五月(191年)!
藤甲軍攻佔幽州已經有兩個多月了,整個幽州除了遼東四郡之外的地方都被徐偉攻克了,而且即便是遼東四郡徐偉也在想辦法蠶食,黃龍不斷用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方法,一點點的現在遼東四郡擴張!失去了大漢的支援,遼東四郡的漢軍就是無根之木,他們堅持不了多久!
張白騎在擊退董卓的進攻之後,帶領了上千名經驗豐富的藤甲軍官吏來接受整個幽州,接管整個幽州的政務,但即便這樣整個藤甲軍還是到處缺人!
徐偉為了解決官吏問題,在薊縣建立了一座政務學校,同時徐偉把這次和漢軍大戰的5000多傷兵全部集中在薊縣,讓他們退伍,進入政務學校當中當學生,學習如何成為村長,鄉長這些基層的官吏。
對於藤甲軍的部眾,徐偉一直都堅持讓他們認字,尤其是軍中,想要升官,除了立下戰功,讀書識字也是條件之一,所以相對一般的部眾,軍中計程車兵學習的積極性高一些,大部分都會寫常用300字,認識大概3000常用字,勉強脫離文盲的程度!所以他們是成為官吏最好的後備人選之一。
而為了加快培訓他們的速度,徐偉召集經驗豐富的官吏,透過他們自己的經驗,收集鄉村會遇到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把他們的經驗通通寫成教桉,而後再教導給這些退伍計程車兵,讓他們知道基層會發生什麼問題,發生這些問題之後又該如此處置!
徐偉一直覺得,要當官自然要學習如何收稅,調和百姓的矛盾,帶領百姓進行勞動生產,讀儒家六經有個毛用!還不如讓他們成為最基礎的村長,在工作當中學習經驗!
這批村長,鄉長經過簡單的培訓一個月之後就開始上崗,五千老兵灑滿整個幽州的鄉村,他們負責幫助藤甲軍溝通幽州的百姓,讓藤甲軍在幽州紮下根來!雖然他們還非常幼稚管理這幽州一個個鄉村,但遲早會有屬於藤甲軍的精英會從他們當中脫穎而出,成為藤甲軍的棟樑之才,這也是徐偉不招攬什麼名臣的原因,與其招攬三心二意的所為名士,還不如培養自己的心腹!
而在幽州的這兩個月,政務學校都不是徐偉最關心的事情,徐偉搭建好政務學校的架子之後,就把這薊縣的這一切都交給了張白騎來處理!
而他自己卻來到了廣陽郡下屬的泉州縣!
對!現在的泉州不在南方,而是在大漢的北方,後世的天津範圍,按照徐偉自己的猜測,後世天津大部分還在海水當中!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徐偉還一陣驚奇,泉州怎麼跑到北方來了,後面聽人解釋才瞭解到,泉州縣四處有大量的沼澤地帶,泉水更是到處都是,所以才會被稱之為泉州縣!
因為沼澤眾多,加上還地處海邊,鹽鹼地眾多,可耕作的土地並不多,所以百姓不過全縣加起來也就幾千戶,人口大概12萬人左右了,可以說是一方非常荒僻貧瘠的小縣城!當然對於幽州來說這已經算是一個比較大的縣城了。
而泉州之所以有這樣的規模,還多虧了它是桑乾河的入海口,可以說整個幽州挖鳥糞石的運輸船都要經過這條河流,而在鳥糞石這個特產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整個泉州連上千戶人口都沒有,正是因為有大量的運輸鳥糞石的船隻要經過泉州,這才造成泉州這幾年人口暴漲一倍以上!
但徐偉卻知道,光一個鳥糞石還沒有完全挖掘出泉州縣的潛能,這是一塊可以媲美后世長江口的風水寶地,除了它在運輸上的價值,泉州縣還有沽水,巨馬河,易水河都透過這裡流向大海,豐富的河水帶來來大量的有機物,吸引了大量的浮游生物。
徐偉可是知道在大河入海時,在入海口附近與海水混合後,這些來自河流的有機物成為大量魚類的餌料,吸引魚類向餌料豐富的入海口附近集聚,使漁場得以形成,舟山漁場不就是因為長江帶來帶來的營養物質而形成的!徐偉想要的無限糧草就要靠泉州外海的漁業資源了!
徐偉考察泉州的時候,乘船來到泉州外海不到10裡的範圍,就看到了大量的魚群在後世天津上面遊!
徐偉看到這些魚群,他就像看到了自己地盤上代表糧草的小麥圖桉不斷飆升,很快就把他的糧草數字升到無窮了!藤甲軍的饑荒終於有辦法緩解了!
只要不捕撈過度,這片漁場就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糧倉。徐偉不貪心,今年是第一年,捕撈一萬噸海魚他的滿足了,這些海魚只要運回藤甲軍的地盤,就能讓藤甲軍的部眾收益無窮,一萬噸海魚相當於30萬石,按照一斤魚肉相當於三斤糧食,這就相當於多了上百萬石的糧食。
徐偉這一計算,發現一萬噸還遠遠不能滿足藤甲軍對糧食的需求!
不行,造船廠要大建,漁船也要建設大型的漁船,用拖網的辦法,捕撈來提升產量,還要建設遠洋漁船,好像北方還有鯨魚活動,這玩意弄上一條夠上萬人吃的了,一年可以捕撈出300萬石的海魚才能滿足藤甲軍的需求!
於是徐偉在泉州的沿海建立了一個叫天津的小鎮,同時不斷招呼藤甲軍的開始在這裡建設工業區,最開始是水泥廠在這裡建設,而後造船廠,木匠工坊,甚至還有一個小型的鋼鐵廠,紡織廠,甚至為了捕魚,徐偉還建設了一家漁網廠,專門設計徐偉前世那種拖網專門用來捕魚!一般的漁網可滿足不了徐偉的需求!
同時為了解決海魚腐敗的問題,徐偉還用水泥在泉州建立了一個100畝的大型曬鹽場,這裡出產的海鹽除了供應藤甲軍,餘下的全部用來醃製海魚,鹹魚幹既能吃忍肉又能吃鹽,在大漢的普通百姓看來,這可是最上等的糧食!可以說天津這個小鎮就是按照漁業產業鏈建設的!
就這樣在徐偉的不斷建設下,藤甲軍來到泉州之後,短短兩個月,一座嶄新的城工業鎮就已經屹立在沿海便上,這個工業小鎮的人口更是超過了泉州縣城,城鎮當中的工人就超過了2萬多人!
而在小鎮建設的同時,徐偉已經開始用小漁船開始捕魚了,這些漁船來到漁場上方,把漁網一撒,基本上就有幾十條手臂長的大魚被捕撈上來,每條大魚大概有幾十斤重,就徐偉手中的幾條小漁船一天下來,起碼是上百石海魚的收穫,看得藤甲軍的部眾都目瞪口呆!
這大海的魚都是傻子嗎?居然如此容易被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