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您要想個辦法,既可以限制地方上亂來,又不至於讓朝廷管的太死了!”
徐偉來的那個國度,就曾經幾十年物價穩定,還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當然缺點也不是沒有,就是管的太死,沒有一點主動性,但後面放開了經濟就亂起來了,只能說這兩種模式優缺點都明顯。
接下來幾天,徐偉就這樣不斷接見各自的議員,聽取了他們在地方上的意見,其實這些意見彙集起來,差不多,一錢不夠花,二朝廷管的太死!
富裕一些的州郡都是多一點獨立自主的權利,反而是司隸,西涼這些窮一點的州郡還想要朝廷的支援,他們不在意管的太緊的事情,而是想要朝廷加大對他們的投入!
而隨著各州議員的到來,大乾各州刺史也紛紛開始來的薊都彙報工作,同時開始跑專案!
而徐偉則在高層會議當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道:“現在地方上都嫌朝廷管的太嚴,但朝廷的財政是有數了,地方上生產的物資也是有數的,你們蜂擁而入的上馬專案,只能讓經濟過熱,物價上漲,所以以後各州都要有自己的財政計劃,你們先提前制定自己未來幾年要做的事情,會花掉多少錢,而朝廷把這些計劃統計上了,按照工程的重要性,你們本州財政的收入,和生產物資的產量,也決定未來一年的生產計劃和要上馬的工程,總之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能像前半年那樣,什麼專案都上馬,讓朝廷多了1000億的債務!”
“而且為了控制地方上的債務膨脹,以後地方府衙不允許借債,你們誰敢亂來,朝廷發現一起處理一起!你們也要制定一個削減債務的計劃,你們在地方上欠下的債務要在10年消除。”說完徐偉都嚴肅的盯著這些刺史了。
突然膨脹了1000多億的債務,徐偉也對這些刺史感到不滿,所以要收緊他們這方面的權利!
果然徐偉這話一說出來,很多人臉上都難看了,大乾現在真正富裕的州,也就是徐偉最先佔據的河北三州,其他各州收入雖然比大漢時期要強的多了,但和他們要做的事情比起來,錢還是太少了,地方上想要發展都要靠財政撥款,還有就是他們借貸的方式,但現在徐偉制止他們借貸的道路之後,他們只要依靠財政撥款來建設地方了。
看樣子只剩這次針對他們的行為不滿,要加強對地方府衙的控制。
不過徐偉還是個各州刺史一顆甜棗道:“朝廷同時對各地的工廠也開始劃分等級,對大乾重要的,龐大的工廠都是朝廷企業,而規模稍微小一些,只能輻射地方的工廠,就由各州府衙來控制!”
徐偉這話讓各州州長,欣喜若狂,各州都可以有自己掌握了工廠,他們能掌握的資金就更多,像要上馬什麼工程就更加方便了!也更加容易出政績!
不過徐偉還是提前給他們明確道:“誰立項,誰負責,給你們管理這些工廠,不是讓你們亂來的,權責一致,你們得到了權利,就要承擔責任,這些工廠出現問題,就是你們的責任了!”
“要是這些工廠發展不好,虧了本破了產,以後你們自己就老老實實的按著朝廷給你們劃定的規劃走!”
各州刺史信心滿滿道:“執政您放心,我們保證把這些企業發展起來,不會讓您失望的!”
開工廠還有不賺錢的,馬邑紡織廠,一個工廠賺的錢比他們一個州都要多,要是他們的治下有這樣的一個企業,他們哪裡還需要這樣扣扣索索的想辦法弄錢。
會議結束之後,不少刺史都是喜笑顏開的,最起碼他們得到了一部分自己想要的東西!
只有牛貴搖頭道:“他們還不清楚經營一個企業和工廠的困難,稍有不慎不但不能賺錢,還會虧錢!到時候他們就知道,朝廷其實一直在幫助他們兜底!”
牛貴一直處於大乾高層當中,他了解的更多,不要看大乾的工廠都非常賺錢,但其實也有很多不賺錢的工廠。
這些工廠建立了沒有幾年,管理層本事不大,很快就讓工廠死氣沉沉。靠著一個產品來維持工廠的運轉,而且廠裡的領導不說提高效率,還拼命往工廠裡面塞人,結果工人太多,吃閒飯的人也太多,吃光了工廠的利潤不說,甚至還要朝廷補貼這些工廠!
還有一些工廠,他們的管理層雖然沒有做錯什麼事情,也戰戰兢兢的控制成本,但他們的產品就是不受市場歡迎賣不出去。
而每次遇到這樣的工廠,徐偉就會痛下決心,直接讓這些工廠破產,分流工人,而那些工廠的管理層也失去了權利,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工人。
這十幾年時間下來,大乾朝廷這樣破產的工廠有不少,積累起來破產的工廠甚至比現在大乾還存活的工廠都要多,只有存活下來的企業才會做大做強。
所以牛貴知道,一個做大做強的工廠,背後是倒下的一大片的工廠,開工廠也不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朝廷掌握物資的調控,也有最完善的人才儲備,還有龐大的資金給工廠託底,即便是這樣,每年都會倒下一批企業,地方府衙根本不可能和朝廷相比。
徐偉卻說道:“讓他們看清楚自己的斤量也好,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一直認為是朝廷在限制他們的才能發揮了!現在大家各憑本事,做得好就賺得多,做的差就破產,這樣也可以選出真正有本事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