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奚底是一個莽夫,聽得趙匡義在眾人面前如此誇讚自己,喜笑顏開,那一點點的不快,煙消雲散,說道:「監軍使好眼力,都說南朝猛將如雲,那是沒有遇到某的斧頭。聽說對面的高懷德勇冠南朝,正好,讓某去會會他。
他虎目如電,戰意昂揚。
趙匡義道:「你率騎兵列於陣頭中央,是為前鋒,總領前六軍!」
耶律奚底張口就道:「交給我吧!」身為契丹勇士,他沒少幹前鋒的事情。衝鋒陷陣,那是他的拿手好戲。
不過為什麼是前六軍,耶律奚底並沒有細究。
趙匡義又看向了北院的頭號戰將乙室王撒合。
「乙室王撒合節帥!
他叫了一聲說道:「在下多次從陛下口中聽說,節帥用兵沉穩老辣,堅如磐石,尤其是黃河之戰,以一千孤軍殿後,抵禦五萬賊兵進攻,從容而退,確實讓人敬服······」
他說的是乙室王撒合此身巔峰之戰:昔年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但因在中原倒行逆施,為四方起義軍驅趕,不得不退回中原。
在前往河北的時候,乙室王撒合奉命殿後,在黃河南岸以一千兵馬擋住了五萬起義軍。
此戰是乙室王撒合這輩子最輝煌的時候,一直都是他酒足飯飽吹噓自己的談資。
讓趙匡義在這種場合下提起,頓覺臉上有光,客氣道:「監軍使謬讚!」
趙匡義接著道:「節帥最是穩重,佈置於中軍偏後的兩側,防止敵人自兩翼以及側後包抄我軍。」
乙室王撒合自然沒有異議。
耶律必攝見趙匡義輕描淡寫地就搞定了地位最高的三人,心中大喜,自己當真沒有信錯人。
在安排好前軍、中軍、後軍以後,他又任命耶律休哥統率右翼軍,又命蕭討古統率左翼軍。
一般情況下大軍列陣多為五軍,但是趙匡義別出心裁,細化了九軍,除了正常的前後左右中五軍之外,還有中護軍、前護軍、左護軍、右護軍。
在這九軍之中,還有細化:「吳濤將軍你位於奚底大帥之右,是為右前伏;杜正洪將軍率步卒列於陣頭左翼,是為左前伏······」
他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什麼左前鋒、右前鋒,左前伏右前伏,還有左翼衛右翼衛。
八萬契丹兵,一百三十多員將官皆有任務,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圓形陣勢,首尾相連,好似棋盤一樣,整齊劃一。
趙匡義一連串的命令下達的是口乾舌燥。
諸多將官將軍聽得是雲裡霧裡。
唯有耶律休哥明白趙匡義的意圖。
耶律休哥曾經看過趙匡義的萬全陣,此次趙匡義佈下的陣勢與當初的萬全陣略有不同,想必是重新做了改良,但是大體
上的情況還是一樣的。
耶律休哥能夠理解趙匡義,但他擔心別人理解不了,硬著頭皮說道:「監軍使,您所布此陣過於複雜,在下恐怕諸將難以執行。」
趙匡義長嘆一聲,說道:「這也是在下最擔心的事情,我軍實力並不遜於中原。屢屢失利,便是因不習戰陣之故。現在我們已經無時間練習,好在敵寡我眾,只要諸位能夠聽從號令,破敵不難。諸公,在下知道你們大部分未經訓練,有些茫然,但遇到情況,見令旗而動,莫要遲疑。最後…………大遼必勝!」
他激昂地舉起了手臂。
耶律必攝一路來見趙匡義算無遺策,今日又指揮若定,心中懊惱不已,早知有今日,當初就強令諸將接受他的訓練了。
「今日若勝,定然趙監訓練三軍!」
耶律必攝心中閃過此念,抽出腰間寶劍,高呼道:「大遼必勝!」
諸將也高舉起刀槍跟著高呼:「大遼必勝!」
隨著晨霧的散去,由八萬大軍組成的巨大無比的萬全大陣出現在了三萬中原騎兵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