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是,他又不是沒有見過一個村一族人的,還不是勾心鬥角小心思不少。
和方家人一比差太遠了,方家人比別的家族更加的團結,像是吃穿不分的樣子。
他們從外面帶個東西回來,也是人人都有份兒。
經過這幾天的相處,他也發現方家村人互相之間都不是很計較,都是一起出去下地幹活,一起上山打獵,回來大家一分。
雖然平常各吃各的,但若是家裡沒有糧食或是缺什麼東西了,就會過來問第二天誰去縣裡買東西,順便都給捎回來。
而且他聽說方家家族裡在郡城和縣裡都有生意,有的按月,有的按年給族裡上交銀錢。
每年各家各戶都會分到不少的銀錢。
可像這種婚喪嫁娶的卻不用自己家出錢,都是族裡統一給出,算是公中的。
別的族裡可不是這樣的,這哪是同族,簡直就是一家人的樣子,而且還是那種沒有分家的一家人的樣子。
劉大壯來到這裡的第二天,方雲平就給他安排了一個院子,因為以後可能就他一個人住,所以院子不大。
他們當時建的時候就有分大院子和小院子,劉大壯就分了一個小院子出來。
分給他的院子是三間正房一間廂房,其中有兩間臥房一個堂屋,廂房是廚房。
現在他和劉玉兒還有楊慧雲住在裡面,等劉玉兒和楊慧雲出嫁,他自己住三間房也不顯得太空曠。
而且都在村裡,隨時都可以看到自己女兒,還有這麼多同齡人可結交也不會孤單。
當時劉大壯很是激動,他原本以為以後就要寄人籬下了。
當時他和女兒想的是,跟何方誌武成婚以後,他們會被分出來。
方誌武的爹孃肯定是要和他大哥方誌文一起住的,到時候方誌武會分一個小院。劉大壯就跟著女兒女婿住就行了。
沒想到方家村人這麼厚道,直接給他分了一個院子住,到時候方誌武他們分出來可以分到他隔壁那個小院。
這樣又能互相照顧,又不在一起互相打擾。
小兩口過日子都喜歡自己當家做主,就像兒媳婦不願意上面壓個婆婆一樣,女婿上面也不想壓著一個岳父。
被長輩看著,做什麼都不方便。
楊慧雲則是因為就她一個人,自己住不如跟劉玉兒住在一起,這一路上也習慣了,兩人就住在了一間屋子裡。
這樣還能互相照顧著點,反正等過幾天挑好了日子,就可以和方誌強成親了。
楊慧雲更是乾脆認了劉大壯為義父,到時候和劉玉兒一起從這院子裡出嫁,還能有個親人拜別一下。
當然,她爹的排位她也帶著呢,到時可以先拜一下。
劉大壯也很高興,多認個女兒,到時候大家也好互相照應。
而且,劉大壯發現了,方家村雖說大都是姓方的,但也不是沒有外姓人家,比方說趙先生家。
這是他們方家村裡自己修建的私塾聘請的先生,聽說是隔壁村的,因為在此作先生,方家村的人又很和善,乾脆舉家遷了過來。
就是他的兩個孩子也都在私塾讀書。
而劉大壯也是那時知道了,方家村的私塾男童女童都收。
不管男女,都可進私塾讀書識字。
這個就真的是實屬難得了,要知道女子識字那都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才有的待遇。
一般小門小戶的人家,都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就是大戶人家的小姐識字也是為了背一些女戒,最多看一些詩詞歌賦一類的。
方家村這邊則是跟男孩子一樣啟蒙,只是不像男子後面會學四書五經,前面的三百千還有算學都是要學的。
甚至方家的女子也會學些功夫傍身,這樣出了門也不會被欺負。
劉大壯一個勁兒的感慨,這樣的家族何愁不興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