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強的性格是介於方誌剛和方誌文之間的,性格稍微有些魯莽卻會先三思而後行。
不像方誌剛直接往前衝,也不像方誌文什麼事都在腦子裡過三過。
這種男人其實最適合過日子,有些闖勁兒又不會太沖動。
像方誌剛這樣的,以後找媳婦,光找像楊慧雲這樣比較細膩沉穩的不行,最好再潑辣一些,要不然管不住他。
光沉穩了,不聽你的也是沒用,總有矛盾的話,兩個人還可能產生隔閡,畢竟有的時候性格完全不一樣,不一定是互補,還有可能是排斥。
像方誌文就比較適合找一些心思單純的,當然不是那種傻呵呵的,而是一些比較簡單,直來直往的好一些,若是兩口子一天到晚的轉心眼兒,那也別幹別的了。
當然,這都是佳音透過觀察,自己瞎想的,至於方家兄弟喜歡什麼樣的也難說,也許方誌剛就喜歡那種跟他一樣衝動易怒的呢。
方誌文也許就喜歡那種心眼多和他可以有共同語言的呢,這都不好說,畢竟各花入各眼。
……
很快,他們就走到了位於天尊觀腳下的四季山谷入口。
沒錯,這裡有一個入口,不是人為建的大門那種,而是兩邊都是石頭崖壁,中間是一個大大的口子。
很寬,可以容兩輛馬車透過,當年建造天尊觀的時候,應該是從這裡運輸材料。
兩邊的石壁直上直下的,大概有十丈來高,顯得很是巍峨。
那石壁上面還被刻了三個大字:天尊觀!
佳音一看,就知道是自家父王的手筆,因為自家父王寫字總喜歡最後一筆留個尾巴,還在尾巴下面畫一點點分叉,就像龍尾一樣。
一般人當然感覺不出來,畢竟不是很明顯,只會覺得這字很是大氣。
想來父王當年刻這幾個字的時候,注入了一些神力在其中,所以這麼多年,不但沒有被風化,還像新刻上去的一樣,非常的明顯。
明明字和那石頭是一樣的顏色,卻非常顯眼,好像有光從裡面透出來一樣。
但是仔細一看,又知道是自己的錯覺。
青竹這時上身直起,目不轉睛的看著這三個字,之後鄭重的點了幾下蛇頭。
大家不知道,還以為青竹是欣賞的點頭,其實青竹是在虔誠的叩拜。
這裡面有它熟悉的龍族氣息,跟佳音身上的一樣,甚至更為浩瀚,問了佳音,才知道這竟是她父王幾百年前留下的。
青竹修習的龍族功法是敖戰讓佳音給的,這些佳音跟青竹說過,所以在青竹心目中,佳音就是姐姐,敖戰就是師傅。
之後眾人一路隨著道路前進,一直到了一個岔路口,前面有一小塊空地,再往前走就是通往天尊觀石階的。
石階足有上百級,爬上去的話,也挺考驗人。
因為這石階每一級都不低,每級都有一尺來高,而兩邊卻沒有護欄扶手一類的,正常上去一開始還好,走一會兒估計就要四肢並用的往上爬了。
佳音打眼一看,便知道這石頭和之前奇松嶺的那塊大石頭是一樣的材質,堅硬無比,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淋照樣稜角分明。
看來這是當年父王修天尊觀的時候就弄好的,之後成為國師修行之所,又進行過擴建和改建,這些石階都沒有動。
一是非常堅固,動不了,二是這材料稀有,確實再難尋到了。
佳音也發現,除了這個石階,其實往後繞過去還有一條可以走車的環山路,可以上到天尊觀。
應該是當年改建的時候,一起修出來的,要不然只靠肩挑手扛,想把這天尊觀修的如此巍峨,那太難了。
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走右邊的岔路。之前也看過左面的路通向那座雪山,也就是四季山谷的冬景。
從這邊走雖說越走越暖和,但是要爬過這座雪山也要兩三天才行,雪山雖然不高,但是上面常年積雪,想來也沒有什麼好玩兒的。
還不如從右邊開始,從右往左轉一圈,回來便可以下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