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92億,不錯的開局!
畢竟院線排片38%呢!
口碑直接爆棚,貓眼、淘票票評分9.8分,豆瓣評分8.8分…
這是首日口碑…
爭議之類的都是電影上映好幾天後才爆發的…
對了,說個事,《戰狼2》最開始跟愛國無關的。
《戰狼2》恰恰是拼贏了同期另一部欽定的愛國主旋律大片《建軍大業》火起來的…
《建軍大業》才是官方和資本聯手打造的主旋律愛國主義宣傳片。
《戰狼2》最初的發酵點是第一部重工業動作片。
靠著一堆人向bbc等國際媒體告洋狀,上綱上線,扣上“jinist”(沙文主義)、“propaganda”(宣傳)的大帽子之後,豆瓣微博等跟著衝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搞“小粉紅才會看”的引戰,才固化了“愛國主義電影”的標籤。
“吃愛國飯”、“靠愛國才火起來”成了《戰狼2》的標籤…
對了,《流浪地球》北美也同期上映了,118家影院試映——華納120萬美元獨家買斷了北美髮現行權。
下書吧
為什麼賣這麼便宜?
120萬隻是基本版權,之後會有分賬——收益分成模式,即製作商與發行商按照事前預定的比例,根據影片的實際發行收入,分成提取各自收益。
不過華納說了,最多爭取到800家開畫影院…
這幾年,北美民粹很流行啊,舉個例子,《摔跤吧!爸爸》,極度重視美國市場,2016年12月21日在美國搶先上映,加入聖誕檔。
開畫排片331場,單場票房從$991一路走高,聖誕日衝到$4067,打爆同期。
然後呢?
次周排片只是從331調整到238,兩週後排片斬到137場,之後再斬到100場以下…
是因為市場表現不行?
真要說市場不行的例子也有,猶太宗教片《參孫》,導演三流,主演三流,製作成本三流,題材三流,口碑三流,上映後單場票房從$500跌到$115…
次周排片1140場,單場票房繼續跌到兩位數(也就是每場只有三五個人,基本空場了)。
即便如此,第三週排片434場,第四周才降到92場。最終美國票房470萬美元,而海外票房只有15萬美元…
扯回來,《流浪地球》上映後,《芳華》才起來的勢頭直接被打斷…
原時空,《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三部電影加一塊都沒攔得住《流浪地球》的起飛…
《芳華》算個毛?
第一天1.94億,第二天,2.6億,第三天,直接爆砍3.4億,即便是工作日,勢頭不減,拿下2.7億!
四天直接破十億…
跟瘋了似的,根本攔不住!
22號本來有《機器之血》、《妖貓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三部電影的,後兩部直接宣佈撤檔…
《流浪地球》的勢頭太勐了,次週末肯定會超過首周的…
硬碰硬,完全沒必要。
至於《機器之血》——成龍大哥頭很鐵的!
堅決不改檔期…
沉長林發了一條微博:“《流浪地球》院線版是140分鐘,還有導演個人剪輯版,160分鐘,我們會在電影下映後,免費上線各大影片平臺,回饋一下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