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海外媒體集體抹黑xz問題,用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繼續關注火炬傳遞。
而海外華人則一方面大規模遊行抗議媒體的不實報道,另一方面自發前往火炬傳遞路線保衛火炬。
黃博一家人也在其中…
“中國加油!”“奧運加油!”
……
其實整部《國際市場》分成三段:第一段是1978年~1981年,大背景是剛剛改革開放;
第二段則是1985~1995,這段國內背景是市場經濟起步;
第三段是重點——甭管在哪,始終是中國心!
高潮劇情伴隨著奧運會開幕式成功舉辦落幕…
08年之後,黃博把超市交給兒子打理,跟媳婦一起回國了!
電影收尾是2015年過年,黃博擦拭父親的遺照,突然說了一句‘爸爸,我現在算一個合格的家長嗎?我覺得我算…弟弟妹妹我都照顧得很好…但我過的真的很苦啊!’
然後鏡頭一轉,一大家子過來了,小孫子最先跑過來,一把抱住他:“爺爺,新年快樂!”
“哈哈,新年快樂!”
“爺爺,什麼叫龍的傳人?”
“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啊!”
“那為什麼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呢?”
“爺爺也不知道…”
“行了,別纏著你爺爺了,來,吃飯!”
秦海陸走過來…
電影結束…
然後出了一行字幕: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忍耐是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的…
……
走出放映廳,楊濤忽然開口:“感覺比不上《活著》…”
喪坤點頭,然後解釋了一下:“…沒辦法,這個電影要公映的,出品方有宣傳部門的…而且時代確實不一樣了!”
《活著》那是真苦,富貴以及其家庭一波三折、顛簸流離的生存狀態和苦難命運,一次次的死亡來達成活著的目的,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大時代的荒謬離譜。
折射出個體在歷史車輪中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生命之痛,衍生出對死亡的苦笑…
重點來了,《活著》講述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故事,這個時間段,都苦!
《國際市場》的四十年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四十年。
再表現困難,就是刻意引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