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熱度奇高!
尤其是知乎、豆瓣,解讀這個電影成了一種潮流…
這…這就有點離譜了!
包括沈長林在內,都挺吃驚的。
……
褲子在研究《燃燒》…
確切地說是研究《燃燒》為什麼能大賣。
沒有啟用任何明星、流量,純新人陣容。
探討的東西也不像有市場的樣子。
原著村上春樹?
So?
說出除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的作品…
網上討論的多是《燃燒》的插曲——《殺死那個SJZ人》…
“這個《殺死那個SJZ人》有這麼厲害嗎?我看了好多評論都在說這首歌絕了?”
“問題是,《殺死那個SJZ人》是2010年初的歌!”
好吧,一群人居然在分析是不是因為配樂…
《殺死那個SJZ人》是《燃燒》的片尾曲,也是插曲…
之所以用這個配樂,主要是暗示中仁(彭俞暢飾演的角色)的父親是因為下崗然後成了搶劫犯…
影迷們也順著這個路子去解讀。
然後,一堆人討論下崗問題,得出結論:
當時的那股浪潮快而迅速,將城市裡的所有人通通淹沒。水泥叢林無法阻擋這浪潮,因為這浪潮就從這城市而起。這浪潮,名為資本,名為市場,名為時代!
時代的灰塵,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難以跨越的災痛!
褲子注意到了,沈長林也注意到了…
這幫人膽子真大!
這是可以討論的嘛?
然後他編輯了一個微博:“《燃燒》,大家不用過分解讀,其實就是一個三角戀的情殺故事…”
但又一想,會不會有點小題大做?
而且自己如果發了微博引起更多人討論怎麼辦?
算了,我還是閉嘴吧!
《讓子彈飛》解讀成那樣,也沒見上面有什麼表示啊…
算了,放任不管吧。
當然,也有一批人認為《燃燒》是借了《我是演員》的光環,讓很多觀眾感興趣了…
《天阿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