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能為阿謀帶來第二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不過這也是長林影視為數不多的衝獎型別片了——2016年之後,中美關係逐漸走向對抗…
鄧朝扒拉了一下沈長林,後者這才想到了還沒介紹他,於是道:“…對了,我還沒介紹呢,這位是鄧朝!”
阿謀笑了笑:“…我們見過面,之前參加頒獎典禮,早就認識了。”
鄧朝趕緊打招呼:“阿謀導演…”
“…他演技很不錯的,您要是有什麼合適的角色不妨考慮一下他。”
“嗯,《懸崖之上》已經選完角色了,《影》吧,你來演男一號!”
“子虞嘛?”
“對。”
“行,我反正相信鄧朝肯定能演好!”沈長林示意阿謀的助理去拿劇本,然後告訴鄧朝:“《影》這個劇本全程中國風,水墨畫風,我看個概念設計,很美的一部電影,劇情有點類似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一部好電影!”
阿謀在一旁含笑不語…
沈長林沒有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其實中國的水墨畫,尤其是文人山水畫,其審美精神是天地人的和諧,物我兩忘,人處天地間,無論靜觀抑或逍遙,都是對逼仄空間中的靈魂的超越,尋找與世界融合的審美契機。
水墨之筆,以一色蘊涵五色,以少見多,以留白見繁複,以筆墨之觸寄情山水之間。
處鬧市之中也,借山水求一點寧靜;處泉林之間也,以筆墨抒幾分人情。
山水水墨精神本來是逃離權力和慾望的,而《影》卻只有慾望和權力…
這也是我們觀眾看《影》,內心總感覺不舒服的原因…
《影》,水墨也好,書法也罷,既沒有道家乘風歸去的風流倜儻,也沒有儒家的溫柔敦厚之氣。
反倒是一股子陰氣逼人,與電影的故事倒是格外般配。
沒辦法,阿謀的審美就這樣,他把水墨的黑白當成了人性善惡…電影的主旨與情感動力與中國水墨畫體現的道家的逍遙神遊沒有任何關係,過於西方化了!
但好在《蘇東坡》也是用水墨畫風呈現!
……
“什麼時候拍攝?”
“明年吧…等我先忙完《懸崖之上》…”
鄧朝跟阿謀聊起了電影規劃,沈長林坐在一旁,正要喝茶,郭松姜走進來:“沈董…”
“你倆聊吧,我先走了。”
沈長林打了聲招呼,然後跟郭松姜走了出去:“怎麼了?”
“宣傳部門說了,《白蛇》的口碑很高…跟發行部門討論了一下,估計能破5億…”
“挺好啊,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問題,我就是過來彙報一下…另外,阿狸的邀請,我們真的拒絕嗎?”
阿狸的邀請是幫著拍一部電影,主演是馬芸,推廣太極禪…
其實就是為了實現老馬的演員夢想!
沈長林無語:“…沒興趣,我們跟阿狸沒有關係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