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還有《上海堡壘》…
但凡啟用小鮮肉的作品,全滅!
觀眾對小鮮肉這個詞,已經身理性厭惡…
……
3月10號,《過春天》上映…
當然要進行一系列宣傳。
這年頭,宣傳比電影本身更重要——沒有幾千萬宣發砸下去,一點水花都聽不見的!
《過春天》成本是800萬——肉巴免費出演。
作為她轉戰文藝片的第一彈,粉絲免費幫忙營銷…
預售破千萬!
公司方面,積極打造口碑效應。
引用了很多外媒報道,比方說《好萊塢報道者》評價它為“一部氣質迷人的青春電影”,對的,主打的依然是青春;
國內媒體爭相為它貢獻頭版頭條,贊為“近十年最佳華語影片”。
肉巴也很努力的跑宣傳——《過春天》主演陣容除了她就剩飾演她母親的張彤有點名氣,張彤本身沒啥名氣,但她是中戲96屆八大金釵之一…
對了,還有彭俞暢,跟她有對手戲,但彭俞暢沒啥知名度…
所以,還得靠肉巴!
上了《天天向上》…
“《過春天》是什麼意思?”
“其實是這是深港水客的一句行話,指的就是帶貨過關的意思…”
“深港水客…我來解釋一下!”
王涵賣弄了一把學問,然後問》:“你有體驗生活嗎?”
肉巴點頭:“有的,導演組專門安排了幾位有經驗的帶著我…我大概跟著他們跑了兩趟…不能跑太多,跑的多了,就沒有那種忐忑感了…”
“劇本是沈導演給我的,他說很適合我,讓我研究一下…”
“我本來沒想接,不是不喜歡劇本,主要我都二十二了,原劇本的角色是十四歲,跟我差的有點遠…”
“後來,編劇還有導演改了一下人設,高中生變成大學生,我也稍微有點信心了…然後沈導演說了,接這個角色必須要用心,姍姐也覺得這個戲不錯,於是,停了半年的商業活動,專門備戰《過春天》…”
“一開始就衝著拿獎去的?”
肉巴搖頭:“最開始可能是的,但沈導演跟我聊了一下,我覺得他說的很對,作為演員,最大的成功不是拿獎或者賺錢,而是留下值得驕傲的作品…”
“演員可以有得失心,但不能只想著拿獎或者拿票房,首先要考慮的是劇本、角色…劇本喜不喜歡,角色想不想挑戰…”
“《過春天》拿了柏林評審員大獎,很多人說這是文藝片,你覺得呢?”
“不算吧,我覺得《過春天》挺有意思的,一點也不文藝,偏劇情向…”
這句話是特意加上的。
什麼是文藝片?
其實,世界範圍內,並沒有明確定義,但是在大眾影迷的眼中呢,已經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共識,那就是影片本身具備一定的小眾情懷,同時還極具表達慾望。
該種型別片一般比較寫實,在市場上的流行度並不順暢,最後還給大眾留下一個印看不懂。
肉巴她們可不想讓《過春天》淪落到還沒上映,就被人下意識認定‘看不懂’…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