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壘嘆了口氣:“去,通知全連,緊急集合!”
飾演小湖北的是彭玉暢…
然後就是王壘的專場了!
首先給大家通報事情經過,並直接給出了這名戰士開小差的原因:在老家有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救過他的命,他想回去娶她。
——他對每個戰士的情況都非常瞭解。
講完逃兵的情況,趙指導員透過沿途村莊的慘狀,事實上給大家講了一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逃回湖北有什麼用,你以為鬼子就只在山西?湖北、湖南全是鬼子!只有把日苯人趕出中國趕,自己愛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安寧。
道理講通了,連逃兵也表示要上陣殺敵,戰士們同仇敵愾。逃兵的不良影響被完全消除,甚至進一步提升了士氣。
面對逃兵,反做思想政治工作,激勵全連戰士,也給了小湖北新的生命——從來沒有那個影視劇演過這個!
即便是《亮劍》,關於政委的工作也就一句‘政委管生活’!
這今年因為意識形態等問題,很多戰爭片,尤其是神劇對黨員、政委、教導員、指導員這些角色,都是刻意去忽略的。
比如連隊指導員,很多劇中的指導員可有可無,甚至還夾帶私貨,把指導員描繪得好像跟炊事員、衛生員一樣,像個保姆只管戰士們的吃喝拉撒睡。
《能文能武趙政委》就是告訴大家,什麼叫做政治工作,什麼叫做戰前動員,什麼叫能文能武!
徐二哈有點震驚,低聲對朋友道:“這個王磊很厲害啊!”
“廢話,你以為是個人都能在BJ人藝演《譁變》?”
“《譁變》?”
“人藝經典話劇…你不是對娛樂圈感興趣嗎?這個都不知道?”
正說著呢,銀幕一黑,進入下一個章節——《道士下山》!
徐二哈忍不住又是一懟:“感覺沒拍完啊…文可以,武在哪?”
“佈置戰術,你沒看…別說話了,《道士下山》了!”
……
《道士下山》單元很簡單,青城山道士李清奇每個月都會下山兩次,一是補充山物資,二是下山給人治病,每次他下山都會在一家茶鋪歇腳。
茶鋪顧客們都是他的老朋友,今天下山,幾個老友擱那小聲說話:
“前幾天,又看到一群娃娃出去咯!”
“我也看到咯,這是第三批了吧!”
“娃娃們連個鞋都沒有,好些都穿草鞋…長得還沒有一杆搶高…”
“唉,娃娃們可憐得很啊…”
事實上,抗戰時期,四川軍閥抓壯丁厲害。這幫人抓人,並不是為了全民族解放事業,而是為了升官發財。舉義旗,謀發展,拉壯丁,按人頭索軍餉,得以擴充自己的勢力。
川軍跟川閥是兩個概念!
飾演李清奇的演員是劉益君,聽到這,他趕忙問:“娃娃們去哪?”
“還能去哪?打仗唄!”
“跟誰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