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何平的那句:‘職業協會必須發出聲音,並知會總局,不能沉默中盡喪職業性!’
這踏馬就是排除異己!
搞藝術的跟正常人就是不一樣啊,正常來講,老人們都是年紀越大越看得開,所謂40不惑,50知天命,60耳順…
耳順就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這幫搞電影的,反倒越老越覺得自己牛逼,凡是他們看不過眼的都是錯的!
輪迴嘛?
不管馮褲子還是何平導演年輕時候反抗審查,現在反而希望行政力量可以介入了!
……
這事跟沈長林無關,即便很多人在微博上@他…
他也懶得發小作文…
不過,公司那邊發了宣告:《奔跑吧,兄弟》是smg獨立出品、製作,與長林影視無關…
撇清關係。
劇組的一群人很感興趣,趁著休息時間,問他的看法:“我沒什麼看法,綜藝電影其實就是用來圈錢的…”
“但它不是電影啊!”
“人家也沒有用電影標榜自己,備案用的是紀錄片!”
“但如果這類電影氾濫…”
沈長林擺手:“不可能氾濫的,去年就一部《爸爸,去哪兒》,今年也就一部《跑男》…《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都做過大電影,不都失敗了嘛!不要小看觀眾,觀眾不是傻子…依我看,今年的《爸爸,去哪兒2》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劣幣驅逐良幣的機率不存在?”
“說得好像沒有這兩部綜藝電影,我們市場上都是好片了似的。”
“那何平導演呼籲總局介入?”
“他吃飽了撐的…甭管他!總局憑什麼介入?這是smg投拍的作品!”
王謙源想了想,然後問:“導演,你覺得文藝院線這個事靠譜嗎?”
“文藝院線?你怎麼會問我這個問題?”
“我聽說你是first青年電影展的贊助人,而且答應了,每年都會幫著發行幾部影展獲獎作品…”
沈長林嘿嘿一笑:“我是為了收買人心,順便挖掘幾個人才…《不能說的故事》的導演文木野就是我從first青年電影展找到的導演,去年找到了齊玉坤,幫他發行了《心迷宮》,順便投了他的新電影《暴裂無聲》…”
王謙源很想問一下《暴裂無聲》是什麼,沈長林卻轉移話題了:“…你說的做文藝院線,我有思考過,結論三個字:不靠譜!”
“啊?為什麼?”
沈長林解釋道:“電影的藝術價值和市場票房完全是兩種評判標準,其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如果電影本身的藝術水準非常高而且市場票房也非常好,這當然是很理想的狀態。
但是藝術水準是一個主觀意識問題,市場就是赤裸裸的票房數字。
尤其是中國的電影市場,我們的院線其實是地產模式,總有一些人呼籲搞文藝院線,那院線的房租、水電、人工費用,你來付錢嗎?”
“而且,我們一年下來值得一看的文藝片太少了,平均一下,能有十部嘛?我之前想過在高校推廣文藝影院,但跟電影資料館打聽了一下,得知它們長年就那麼幾部電影,或是加幾部悶得要死的獨立電影人處女作。這就註定了票房不是此類院線的盈利模式,會員制也不易實現,因為難有固定觀眾回流。”
“那…怎麼辦?”
“我覺得不妨成立一個專門播放文藝電影的影片平臺,讓熱愛文藝片的觀眾可以線上上觀影…”
“…那文藝電影不僅院線?”
“進院線幹嘛呢?有人看嗎?除非在國際上拿獎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