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辱人者,人恆辱之!
就像帶英,當年的日不落,現在連只能跟在曾經的小弟美利堅後面吆喝兩聲,狐假虎威。
當年《十月圍城》率領影評人各種謾罵《三槍拍案驚奇》,創新了一堆詞彙,例如:這片子就是在侮辱智商、太下賤;基本上就是罵中國電影觀眾是傻B的片子…
這玩意,日苯NHK紀錄片都有曝光:《十月圍城》操控媒體打壓《三槍》!
——在報紙和廣播的平臺支援《十月圍城》,他們就小豆腐塊,我們是最大的版面,我們想辦法壓住它。就這樣,報紙上、廣播上基本沒有發言權,不準出聲,不準發出聲音!
《十月圍城》背後有五大衛視!
當時,謾罵、帶節奏的聲音是從芒果臺的影評節目《零點鋒雲·聯盟影評》發出來的,打響第一槍的就是洪女士…
這次,光線傳媒率先發力,直接掀底牌:《武俠》抄襲!
這就很尷尬了…
還是那句話,《武俠》沿用的就是爛俗的橋段——一個黑道高手良心發現浪子回頭組織家庭隱姓埋名,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又被黑惡勢力給找了出來,最後跟BOSS對決徹底了斷的故事。
硬要說抄襲,那《大人物》的故事框架也是造搬《警察故事》啊!
最主要原因:《武俠》並不是一部好電影。
陳可欣說他拍得很嗨…
能理解。
功夫片、武俠片基本算是香港電影的代名詞,作為港圈大導演,陳可欣太明白如何讓一場武戲開始、發展、轉折、結束。
但北上之後的香港電影,卻遭遇了太多的磨難。
越來越刁鑽的觀眾口味,越來越難捉摸的規章,越來越厚重的票房壓力,再也沒有辦法像從前那樣癲狂,也沒有辦法像從前那樣恣意。
就像《武俠》裡的劉金喜,有再好的功夫,被逼著斷了一條手臂,即使大刀在手,又能如何反抗?
面對教主一拳重過一拳的擊打,他還有幾分活路?
導演也痛苦,他編不下去了!
向死而生的極致是什麼?
導演靈光一閃。
於是,我們看到:
“褲衩”!
天空一道巨雷,故事就此結束…
這,才是唯一的結局。
裝逼遭雷劈!
對的,大反派被雷劈死了!
怎麼說呢,電影這個東西單單合情合理是不夠的,重要的是你得給觀者一個感情宣洩的平臺,《武俠》的結尾雖在情理之中,但仍然顯得那麼的“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