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登高。
意思也很簡單。
前面四句寫的是登高望遠看到的風景。
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可能是同樣的風景,不同的人看到卻有不同的感受。
原本這個風景其實還挺不錯。
可是在年老的杜甫眼裡,就顯得有一些孤寂,蕭索。
後四句,寫的是杜甫自己。
萬里形容的是這一生。
這一生怎麼樣呢?
從東走到西,從北走到南,不斷的飄泊不定,不斷的作客人家。
這裡的作客可不是像我們現代人作客別人家一樣。
古時的作客,那完全是投奔別人,還得看別人眼色。
更為悲劇的是,杜甫不是一兩次作客,而是經常作客……經常投奔別人。
這還不只。
除了生活作客的窘迫之餘,現在的身體也不怎麼樣了,經常生病。
而且,人也老了,白髮也長了起來。
更為鬱悶的是。
因為生病,年老,連酒都不能喝了。
那怎麼辦呢?
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寫一首詩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慨。
“唉,杜甫這一生,當真是過得太慘了。”
“嗯,好不容易生活過得好一些了,又身體不行了。”
“也就只有最後的愛好,寫寫詩感慨感慨。”
不少觀眾又是嘆了一口氣。
當然。
這首詩可不是這麼簡單。
杜甫這一首《登高》,歷來被無數文人評為七言律詩之最。
這個之最,那就是《登高》這首詩可謂是無一不對仗,無一不工整。
不過。
因為節目的原因,陳凡也沒有時間去分析這首詩。
但他相信。
就算是陳凡不去分析,這個節目之後,無數看客他們也能發現這首詩的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