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們不夠聰明,這是時代的限制。
這對於歷史,同樣也是。
幾千年以來都不曾發生過的事情,你要讓他們去想,他們怎麼可能想得到?
也沒有過多解釋。
此前幾個小故事只不過是暖暖場,陳凡要講的,還是武則天。
“各位,今天我們繼續講武后武媚娘。二聖臨朝之後,武后的權力空前強大,不免與太子李弘李賢發生了矛盾。不過,經過武后一翻政治鬥爭之後,兩位太子一個病死,另一個則被逼死。與之同時,在唐高中駕崩之後,武后則扶植李顯稱帝。只是不久,李顯就被武后廢除,後又改立李旦為帝,但武后仍然臨朝稱制。隨後不久,武后改東都為神都,同時令旗幟皆從金色,官服顏色、職省名稱一併改易,賜宮城名為太初宮。”
“陳凡老師,武后是不是太囂張了,這樣做恐怕會引起叛亂。”
有聽眾早就做過功課,陳凡一開講,這時就有聽眾提問了。
陳凡點頭:“確實。”
“當時李敬業為首以支援恢復李顯的帝位為藉口發動叛亂,在初開始,李敬業攻勢還算順利,得到了不少勢力的支援。原本他可以一鼓作氣,攻上洛陽。只是在進攻的時候,李敬業突然停止了攻勢。他的謀士就說,您以恢復皇帝的權力為口號,應當率領大軍大張旗鼓地前進,直向東都洛陽,那麼天下人知道您以救援天子為志向,四面八方都會響應。另一位謀士也說,崤山以東豪傑因武氏專制,憤怒惋惜,心中不平,聽說您起事,都自動蒸麥飯為乾糧,舉起鋤頭為武器,以等待南軍的到來。不乘這種形勢建立大功,反而退縮,遠近的人聽到了,哪有不人心離散的!”
但李敬業卻聽了另一人的建議,說是金陵有帝王氣象,又有長江天險,足以固守,可以先奪取常、潤二州,作為奠定霸業的基礎,然後再向北以圖奪取中原,這樣進可以取勝,退有歸宿,這是最好的策略。
說是聽,其實李敬業是想自己稱帝。
結果。
李敬業失去了最好的進攻時機,被武后派遣李孝逸和魏元忠統兵征討。
最終,李敬業叛亂失敗,反倒是被部下殺死。
陳凡繼續說道:“也正因為受到了李敬業人等的叛亂,隨後幾年,武后一連誅殺了一系的是的李姓諸王。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先後自殺……”
李元嘉是李淵的第十一子。
李靈夔是李淵的第十九子。
李撰是李淵的孫子,韓王的兒子。
東莞郡公李融,則是李淵的第十五子。
常樂公主則是李淵的第十九女。
後唐太宗第八子李貞舉兵,失敗被殺,其兒子也在此前被殺。
基本上,武后可以說將李氏子孫殺了個七七八八。
餘下的,則是有的年齡太小,有的是沒有皇位繼承權,這才逃過一難。
“我的天……”
“這武媚娘也太狠了吧。”
“這樣來看,李淵這一邊,唐太宗這一邊的子孫,差不多都給全殺光了。”
聽到這裡,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知道武后把持朝政之後,肯定會排除異己,誅殺一些對於自己有危害的人物。
但眾人也沒有想到,武后這一誅殺起來,那可是全體都不放過。
“見過狠的,沒見過這麼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