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在黃河的西邊,也就是甘省祁連山以北。”
“好像不怎麼知名啊。”
眾人對於河西走廊並沒有太多的記憶。
不過。
要說這一條河西走廊,這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
當然。
陳凡倒也不急,他卻是不緊不慢,向大家講解著河西走廊。
“可能現在我們交通比較方便了,擁有了各方面的交通工具。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現代我們中國人想去哪裡,只要有錢,哪裡都可以去。不但可以去,而且很快就能到過。但在古代,那可不一樣。大家可以看我們中華的地圖,雖然看起來很大,但其實是相對隔絕的。”
“相對隔絕?”
“是的。”
陳凡點頭,然後拿出了一張中華地形圖。
中華地形圖與普通的中華地圖有一些不一樣。
普通的中華地圖是平面的,他看不到每個地區的地型,也看不到整個地區的海拔。
但地形圖卻不一樣。
從地形圖上,我們可以更為簡明的知道中國地形的情況。
“我們來看一看,我們中華雖然地大物博,但東邊臨海,南邊也臨海。所以,在古代那種情況之下,出海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漢人不可能大規模出海,同樣,其他一些海外國家的人也很難來到我們中華。那麼,中華要溝通世界的話,應該走哪裡?”
順著陳凡的話,眾人盯著地圖。
很快,不少人直接就往青藏高原那邊看去,或者往雲省那邊看雲。
陳凡也知道他們會這麼看。
因為這是現代人的思維。
可古代人,卻不這樣想。
陳凡繼續說道:“看來大家都比較聰明啊,知道往西南。那麼,我們往西南看一看,西南方是青藏高原。大家想一想,古代的時候,我們能過得去嗎?可能單獨幾個人或許能過去,但大規模絕對不可能從這一邊行走。所以當時唐朝的唐玄奘,他並不會往西南,往雲省那邊。再加上,古代那時不管是西南還是南邊發展的都不好,漢人很難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
是的。
雖然現在南方富庶,但在古代,那可真不怎麼樣。
古代整個經濟文化與人口的重心,都是在中原一帶,以及北方的黃河附近。
哪怕就是在宋朝,南方也沒怎麼發展。
比如當時朝廷將蘇軾貶到廣省。
現在想想廣省那麼發達,可在宋朝時期的廣省,卻是不毛之地。
當然,不毛之地還有海南。這個地方,一般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所以基本上,不管是西南,更或是南方……我們中華都無法與世界接觸。
此外。
從三國時期也能明白。
為什麼魏晉能打敗蜀國,打敗吳國?
那是魏國在北方,北方有著眾多的人口與資源。
可蜀國有什麼,除了成市平原之外,啥也沒有。
至於東吳,長江以南也沒有特別的發展,人口並不多。
多打幾仗,蜀國與吳國的國力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