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內心有一些顫抖。
他們有一些不忍心繼續觀看。
雖然這個世界他們看起來有一些陌生,可是,看著這一些熟悉的城市,這又讓他們感覺無比的熟悉。
特別是,他們想著。
如果他們所在的國家,也如陳凡老師所說的一樣,七子與母親分離,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換一個角度去想。
哪怕就是現實生活當中兒女與父母分別,被他人搶走,永遠不可能相見,當父母的是什麼心情?
更不用說。
此時的兒女卻是上升到了一個城市,一個擁有著百萬千萬人口的地區。
在這裡面,將會造成多少悲劇?
……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母親的又一子,威海衛也失去了。
不知不覺。
七子之歌,陳凡全部唸完。
此時陳凡早已經淚流滿面。
可能是感覺到自己心情太過於激動,陳凡抱歉的對著眾人說道:“各位,有些失態了。今天的直播,差不多到這吧。”
“陳凡老師,最後一個問題。”
見陳凡要離開,這時,有網友最後一次提問。
“你們說?”
“我們想知道,七子離開母親之後,有沒有回來的一天?”
“當然。”
陳凡點頭:“雖然聞一多先生死去之時並沒有看到七子回到母親的身邊。不過,他在寫這一首新詩的時候,他就已經預見到。並且,他還在這一首《七子之歌》之前作了一篇序。”
序文如此寫道: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鬥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如果國人能夠做到這一塊。
那麼。
中華七子迴歸,也就在旦夕之間。
……
“劉風,叫你呢,你的節目準備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