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瞭解這首詩,眾人對於這一首詩越是感覺有意思。
“不只如此,雖然這首詩我們讀起來非常明朗與溫暖,但對於詩人來說,他卻並不覺得。正如剛才我所說,今天的詩人他並不幸福。那麼,明天他就一定幸福嗎?”
“明天沒有來到,詩人也不知道。但詩人說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那就表著,他對於明天的期待。”
不少人開始交流起來。
“是的,開頭他確實很期待。但看看最後,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看到了嗎?到了最後,詩人對於陌生人的祝福,他給了陌生人最為美好的祝福。可是,他自己呢,他並沒有如陌生人一樣來到明天。他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就說,他即期待著明天,但他又不想去明天。或者說,他已經看到了明天自己要走的什麼道路。但這條道路,並不是如詩人所說的,能夠做一個幸福的人……”
一首詩,一系列的評價紛至沓來。
……
“那啥,我還有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海子是誰?”
“就是這首詩的作者。”
“我知道,但我問的是,海子這位詩人到底是誰,怎麼好像沒有聽說過。”
“沒聽說過太正常了。人家25歲的時候就已經離開了人世,另外,現代詩是一個小眾的品種,此前也沒有人注意。所以,我們不知道詩代詩裡有哪位詩人也正常。”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用搜尋引擎搜尋了一下海子的資料,除了最近出現的關於海子的一些資料,關於此前海子的所有資訊都沒有。”
“不是說了嗎,現代詩沒有人關注,他沒有資料也正常。就像你,我在網上也不見得就能搜尋到你的資料。”
“但問題是,政法大學並沒有一個叫海子的人。”
“海子只是他的筆名,他的真名叫查海生。”
“我知道,我查了一下政法大學所有講師名單,沒有一位叫做查海生的。”
“不會吧?”
如果說一開始大家對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現代詩無比的感興趣。
而在大家不斷研究這首詩之後,眾人對於詩人也變得越來越感興趣了。
可也正是這樣的研究。
大家卻是發現。
好像現實當中並沒有海子這個詩人。
不但沒有海子,也沒有一位叫查海生的詩人。
“我也查了,不但政法大學沒有一位叫查海生的詩人,北大也沒有一位叫查海生的學子。”
“查準確了嗎?”
“當然。現在很多資訊都是公開的,我在北大官網查了一下79年考入北大的學子,並沒有查海生。”
“會不會查海生不是他的本名,他換了名字?”
“我也是這麼想的。可是,79年也沒有一位15歲考入北大的學子。”
“這就怪了。”
相對於此前一些古詩的詩人,眾人沒聽說過,大家不奇怪。
因為本身上幾百年前的事情,也不見得所有都能流傳下來。
加之本身上這個世界大家對於歷史並不是特別重視。
不知道也就不知道。
可進入到現代。
你要說找不到這個人,那就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