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更為接地氣,說的也更為直白。
不過。
孟子的言行著作並不只是如此,陳凡接著說道:“只是孟子有捨生取義的高尚品德還不夠,生在戰國時期,孟子一直想推行自己的言行,也希望他的一些思想能夠推廣出去。甚至,用他的思想去治理整個國家。只是,孟子所在的鄒國是一個小國。哪怕孟子的思想再怎麼樣,在鄒國也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於是,孟子就帶著他的一眾弟子,前往了一系列諸侯國。”
“一次,在前往各個諸侯國的路上,孟子有一位弟子景春向孟子問道,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為、氣節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公孫衍和張儀都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
這一些人物縱橫各國,無往不利。
甚至有像蘇秦這樣的持六國相印的縱橫家。
他們的一句話,正如景春所說的,一但他發怒,各個諸侯國都會害怕。一但他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
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只是。
面對著景春如此問題,孟子卻說道:“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以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以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揹你的丈夫的意願!把順從作為準則,這是婦女之道。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這是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這是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這是義。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而這時。
有網友則問道:“凡哥,那如孟子所說,什麼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
陳凡回道:“對於這個問題,孟子用了一句話做出了總結。”
“什麼話。”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這是孟子的話。
同樣。
這一句話,也傳承了幾千年。
此時。
當陳凡將這句話說出,一眾粉絲只感覺心靈都是為之一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好,說得太好了。真正的大丈夫不是他權勢有多大,也不是他錢財有多少,更不是他有多少實力。而是不管是面對富貴,還是貧賤,更或是武力時,都能保持自己。”
什麼是中華文明。
這就是。
什麼是中華品德。
這就是。
眾人嘴裡不斷的咀嚼著這句話。
隨即閉上眼睛。
接著。
當他們再度睜開眼睛的時候。
不少粉絲髮現,此前他們很多的想不開,很多的一些心結,很多的一些矛盾。
都在這會兒,好像一點一點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