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有一位對論語很瞭解的朋友。既然如此,那我們來聊聊。”
陳凡笑著說道:“當年楚王去打獵,然後丟失了一張弓,他的隨從要去找,楚王就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個典故?”
“陳凡老師,這個典故是存在的,孔老夫子也說過。”
“那孔老夫子聽後怎麼說?”
“孔老夫子不愧是一代宗師,他得知此事之後,認為要放寬眼界,人與人都是平等的,不必分什麼楚人或是其它國家的人,因此,他告訴楚王,只需說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說楚人。”
陳凡拍了拍手:“你看,這不就是證據嗎?”
“呃……?”
這位粉絲還有一些不解。
當然。
不只是這一些粉絲不解,其他一些粉絲也有一些不解。
這怎麼會是證據?
當然。
也有一些明白過來的。
但他們明白過來,他們卻是一臉的通紅。
可不管怎麼說,陳凡仍得解釋:“如果楚人和人是一樣的,孔老夫子又何必去糾正楚王呢?顯然,他是認為楚人與人是不同的兩個意思,所以才會糾正楚王的話,對不對?既然孔老夫子認為楚人非人,那麼與我的白馬非馬不正是不謀而合嗎?”
整個辯論,就此結束。
但哪怕結束,一眾粉絲腦海裡面仍是無比的暈暈的。
“白馬非馬,我了個去。”
“啊啊啊,明明知道陳凡老師說的是錯的,可又不知道他哪裡錯的。”
“嗯,反正我知道他答案是錯的,可他說的每一句話卻無比的有道理。”
所有人抓了抓頭髮。
對此。
陳凡卻是說道:“大家其實不用太多去糾結,白馬非馬只是一種話術,戰國時期未必就一直在辯論白馬非馬。但不管白馬非馬,還是白馬是馬,戰國時期的一系列辯論會一直存在。而這樣的存在,也必然引導執政者的方向。”
事實上。
白馬非馬是名家公孫龍提出來的。
他當年騎著一匹馬白要進城,守城的人要他交一人一馬的錢。
公孫龍不同意,就跟守將說,我這是白馬也,不是馬。
守城之人一愣,怎麼白馬不是馬?
於是公孫龍就跟著守城士兵探討了一翻白馬非馬這個話題。
但可惜。
守城之士兵沒啥文化。
雖然被公孫龍說得頭暈腦脹,但最後還是說,你說得有道理,但還得給一人一馬的錢。
搞到後面,天下第一辯術的白馬非馬,到了最後竟然成為了對牛彈琴。
“所以,惠子也利用自己名家的才能,建議魏王聯合齊國,楚國,一同抗秦。不過,相對於這種合縱連橫之術,有兩人卻是將連橫合縱做到了極至。這兩人,一個叫做蘇秦,一個叫做張儀。”
“蘇秦,張儀……蘇秦沒聽過,張儀,陳凡老師,我們好像聽過張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