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請起。”
黃帝命令放了炎帝的族人。
在炎帝的不解當中,黃帝看著炎帝說道:“神農氏世衰,各諸侯相爭暴虐百姓,使生民陷入戰亂,飽受苦難。你我兩族,本就是一家人,本應同心同德。”
炎帝:“如今各部落相爭,早已不復當年盛況。我數次交戰,也是為了能夠再次實現天下一統,民生安定。”
黃帝:“我族善戰,你族善耕。只要兩族一統,就可安定天下,百姓就能免於戰亂。”
炎帝:“好,至今日起,我炎帝部族與黃帝部族,同歸一體。”
黃帝:“同歸一體”。
至此,炎黃同體。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裡所寫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不是吹噓,也不是瞎扯。
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當然,在這裡面還包括他的父親,兩代人的努力。
以及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欺辱,完成的史家絕唱。
正如炎黃一體,天下統一……這也成為了他向後人推崇的完美品德,成就了司馬一家之言。
這一幕情景劇,陳凡看得也是熱血沸騰。
他昂然說道:“此乃史記之開篇,記載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的生平,四千多年前,炎黃合體,諸侯賓從,開創了民族融合,安定一統的上古治世。此後,全世界華人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炎黃子孫。這個名字,千年不改,萬年不變。”
掌聲湧來。
人群當中大家站了起來,並高喊:“炎黃子孫,炎黃子孫。”
……
“日月永恆,這月亮照亮過多少人。人生苦短,數十個寒暑。”
又是一個情景劇。
出場的是一代天驕漢武帝:“司馬遷,你和朕一樣都老了。太史公書開篇,五帝本紀,黃帝你寫的好,崇德尚武,賑撫萬民,我大漢應效黃帝之美德,後世,亦當以黃帝為典範。”
司馬遷:“謝陛下。太史公書詳細寫了秦漢,上記軒轅黃帝,下至於今,著十二本紀,修訂表代表述差異,作十《表》,禮樂損易,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弊通變,作八《書》,二十八宿列星環繞北辰,三十根車輻集於車轂,執行無窮。輔弼股肱之臣與此相當,忠信行道,奉事主上,作三十《世家》。有些人仗義而行,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總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稱為《太史公書》。”
漢武帝:“青史可以資政,可以育人,此書很重要。但也不可隨意翻閱流傳,朕會擇精要篇目給皇子們讀讀。”
司馬遷:“現太史公書已入閣。”
漢武帝:“太史公書是一部鉅作,只有我大漢太史才寫得出。”
司馬遷:“謝陛下。”
漢武帝緩緩離去。
此時的司馬遷,已然淚流滿面。
他即為自己寫出的《太史公書》得到漢武帝的認可而感到欣慰,但又為自己的《太史公書》不能夠流傳天下而悲痛。不過,這時陳凡卻說道:“太史公書雖然入閣,但您的外孫楊惲手裡還有一卷。我猜,您給楊惲手裡的那一卷,是想留給世人。”
“是啊,但我卻不知,後世是否還能看到此書。”
“先生,我是來自2000多年後的人,如果後世沒能夠流傳您的書籍,我又怎麼可能知道您書裡的內容。先生,我帶您去後世看一看。”
舞臺星光流轉,時間如星光一樣,穿梭而過。
此時還只是六七歲小娃娃的楊惲,這時已經步入中年。
中年楊惲緩緩走來:“太史公書,是我外祖太史公司馬遷所寫,今日,我將他公之於世。太史公書,應該被天下人所看到。”
楊惲之後,又來了兩人。
一個叫做班彪,另一個叫做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