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陳凡老師好逗。”
“凡哥一直是逗逼。”
“那是,不過我們家逗逼可是上得廟堂,下得了會所……”
“會所……我靠,別黑陳凡老師。”
“我可沒黑,當年凡哥最為喜歡的就是會所了。”
“……”
百家講壇雖說題目大的嚇人。
但也不能一直這麼嚴肅。
畢竟這是一個面向大眾的節目,所以,陳凡還是有什麼說什麼。
而且這看起來效果還不錯。
不但不錯。
反而陳凡這種風格突變一點也不讓大家感覺突兀。
反正在大家眼裡,陳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這反倒讓大家感到更為親切的多。
至於其他人是否如此?
那就得看他的造化了。
活躍了一下課堂上的氣氛,陳凡繼續說道:“這個……位面之子的叫法有些不妥,漢光武帝劉秀是不是來自位面我們不知道,但他一定是天選之子。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原本只是騎著牛參戰的他,只花了十來年的時間就一統天下,至此東漢建立。而劉秀不但打天下厲害,治理天下也相當的有水平。在他一統天下這一段時間,這個時期出現光武中興。隨後,又在他的兒子以及孫子,漢明帝以及漢章帝兩人的共同治理之下,天下大平,百姓富足,這一階段又稱之為明章之治。直到漢和帝,在東漢多位民君的治理之下,東漢國力達到了鼎峰,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不過,與大家所說的一樣,西漢時期有著太多民君名臣名將。到了東漢,這一些帝皇就不太知名了。雖然漢明帝與漢章帝,包括漢和帝也不錯,但大家估計對於他並沒有太多的興趣。那麼,今天我就跟同學們講一位大家不知道的,也是一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史官。”
對於史官。
陳凡一向非常的喜歡。
如果中華沒有史官,那麼前世幾千多年的歷史就沒有傳承。
中華文明要是沒有傳承,那中華兩個字也就失去了意義。
甚至。
如果中華文明沒有傳承,估計現在中華也就不是現在的大一統了,他可能像歐洲一樣,四分五裂。
“史官。”
“我覺得,這是個重料。”
“嗯,陳凡老師最為喜歡的就是史官。而且,感覺陳凡老師就是史官世家出身的。這個史官,絕對不簡單。”
清了清嗓子。
陳凡繼續說道:“這位史官,叫做班固。”
“可能大家對於班固不太熟悉,這也正常。因為年代實在是太久遠了,很多的一些史學書籍,一些人物都已消失於歷史的長河當中。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這位在歷史當中名不經傳的班固。”
“班固是班彪的兒子,他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他在世時,雖然十分敬佩太史公先生,更為佩服太史公先生寫的《史記》。但太史公是漢武帝時期的人,他的史記只記載到漢武帝太初四年就結束了。而身為東漢的史學者,班彪便繼承太史公的遺志,續寫《史記後傳》,但可惜,後傳成書60篇,班彪便去世了。”
“做為班彪的長子,班固勤奮好學,長大之後,為了完成父親的遺志,於是班固便繼續了父親的事情,再次續寫《後傳》。不過在他認真研究父親的後傳之後,他卻覺得父親的後傳內容不夠詳細,佈局也有待改進,如果續寫的話可能只會成為一部平平無常的史書。為了寫出一部史家經典,班固便在父親班彪的基礎之上,開始撰寫《漢書》。”
要說史學家的名氣。
班固在中華幾千年歷史當中,也是前三的存在。
當然。
這位史學家班固,他的一生,可不僅僅只是寫史。
陳凡繼續說道:“只是身為縣令的父親班彪突然死去,一下子班家就此衰落,變成了平民。班固不得不搬回到了老家。可平民沒有什麼身份,很容易遭受他人的迫害。在他30歲的時候,有人告他私修國史。這個罪名是比較大的,很有可能會是死罪。因為在當時國史這種書籍不能私人修撰。隨即,漢明帝就將班固關到了大牢。”
“此時班家上下都非常緊張,但這個時候,班固的弟弟班超卻是憤而起身。他決定趕到京都洛陽為哥哥班固伸冤,班超策馬穿華陰、過潼關,這引起漢明帝對這一案件的重視,特旨召見班超核實情況。班超將父兄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辛勞以及宣揚“漢德”的意向全部告訴了漢明帝,扶風郡守也將查抄的書稿送至京師。明帝讀了書稿,對班固的才華感到驚異,稱讚他所寫的書稿確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釋放,並召進京都洛陽皇家校書部,拜為蘭臺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