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受寵若驚,只覺得對方看著眼熟,卻壓根想不起來是誰。
那位身穿緋紅官袍,胸口繡白鷳的官員,開口為老秀才解了惑:
“成某當日進京趕考,路過貴地,被姑娘山的匪寇擄進寨子,他們見我身上沒多少銀子,就要扔到山林喂那豺狼虎豹。
是先生當時出言相救,我才能活著走出山寨。
若非當日先生救命之恩,成某斷不會有今日之成就。”
這位自稱姓成的官員,說完又是一禮。
老秀才見狀連忙上前攙扶。
他這才想起,大概七八年前,山寨確實擄了個讀書人,對於這種事,老秀才向來不會過問。
但見對方和自己一樣,是個窮苦秀才,如今進京趕考路上遭了不測,多少起了些同病相憐的惻隱之心。
於是從不求情的他難得找了一次白寨主,白自敬自然不會在乎一個沒油水的窮書生,就下令放了對方。
老秀才見書生銀錢都被其他匪寇搜刮了個乾淨,就偷偷又給他塞了些,送下山去。
不成想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初善念的一舉,如今竟救了自己一命。
之後這位成秀才當年及第,位列三甲,之後一路升遷,直至現如今的五品大員。
此次作為欽差大臣,巡視中州,剛到這裡,就遇到這檔子事。
成欽差來這的路上,就道聽途說了許多當地官商勾結的事情。
起初聽說今天有人要被斬首,就翻看了一下卷宗,發現了諸多疑點。
料想是哪個倒黴的平頭百姓,遭了無妄之災,於是第一時間阻止了行刑。
不成想無意間竟救下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也算是天理迴圈了。
成欽差和老秀才相互道過謝,老秀才就打算轉身離開。
如今對方已是高高在上的大官在,自己一個土匪賬房,就算是過命交情,二者也是雲泥之別。
就在這時,成欽差叫住了老秀才,並將之前被官差收走的銀子遞換還給他。
老秀才猶豫一番,還是接下,粗略一掂量,只多不少。
成欽差看出了老秀才的疑惑,解釋道:
“官府無故關了你一個多月,這多出來的錢就當是對你的補償好了。”
老秀才這才戰戰兢兢收下了銀子。
成欽差略一猶豫,還是說出了心中所想:
“老先生,與匪寇同流,終歸不是我輩讀書人該走的路,還望老先生儘早抽身,以免以後再像今日這般,惹火燒身。”
忠言逆耳,老秀才知道對方是出於好意,捋了捋鬍鬚,笑道:
“多謝大人關心,老朽當日險些餓死,是望石寨的白大當家賞了口飯吃,雖然聖人有過‘捨生取義’的教誨,但怎奈老朽終究是肉體凡胎,抵得住誘惑卻抵不住腹中空空。
於是就跟著那白自敬上了山,小老兒雖然進了山寨,卻是半點為非作歹的事都不曾做過,這些年除了教授大當家的女兒讀書外,也就是算算賬了。
這些年見多了看多了,卻仍是無法習慣寨中人的所作所為,這才向大當家請辭,想回縣城做一個教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