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不怕死,但是兄弟、忠心的老部下、妻兒子女都在這裡,
特別是自己最器重的長子祖澤潤,
奉命出城阻擊,現在還沓無音訊。
陸長樂看著一位年過花甲、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軍人,面色和藹地說:“老將軍,請起。”
算算年紀,祖大壽今年六十有四,
在古代來說,已經算長壽,
雖說年過花甲,可祖大壽腰桿筆直、兩眼炯炯有神,
說話中氣十足,一看就有深厚練武底子,
看著眼前這位老人,陸長樂腦中開始回憶與他有關的資料,
1430年(宣德五年),寧遠城(今遼寧興城)築成當年,
原籍安徽的軍官祖慶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
世襲明朝寧遠衛軍職並不斷提升,成為寧遠望族。
最風光時,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的各級軍官,
分駐寧遠、大淩河(今遼寧凌海市)、錦州諸城。
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勳,
明朝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祖大壽戎馬一生,多次率兵跟建虜血拼,
大淩河之戰,祖大壽奉孫承宗之命修復大淩河,
修築不到半個月,皇太極親率大軍包圍大淩河城,
祖大壽倉促應戰,大淩河城被圍了三個月,
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就殺馬吃,馬吃沒了,就殺人相食。
大淩河城百姓被充作軍糧殺盡,
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假意投降皇太極。
投降後,祖大壽找理由逃回錦州,再次舉起反建虜大旗,
松錦之戰兵敗後,被困錦州,在孤立無援下苦守一年之久,
城中殺人相食的慘狀再度重演,
祖大壽在三月初八開城出降,二次投降。
後人他評價兩極分化,
有人說他天生反骨,殘害百姓,不知忠義,
有人說他本是良臣忠將,只是生不逢時,
有人說他是一名好軍人,但也是一名喪天良的野獸,
就是建虜,對他也很有爭議,
還暗地裡給他取了兇虎的綽號,
不管怎樣,陸長樂對他還是很敬佩,
作為一個軍人,作為一個年過六十的老人,
他忍辱負重、拼盡了所有,
是大明的腐朽,
支撐不起他的忠骨,
說到底,是大明負了他。
不是一定要殉國,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