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可能是因為他看到了另一個希望,所以他要做的事情沒有什麼意義了,他覺得他可以死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能夠知道,也沒有猩猩和猴子可以知道。
相比之下,知道他真正名字的猩猩、猴子,要多了不少。
比如艾達康。
他就是被艾達康記住了名字的四個人類之一,另外三個是李安邦、李元霸、驥星河。
“你的實力也越來越強了。”
金屬人直視著帝王甲出聲,他的姿態讓帝王甲內的武帝,可以藉助帝王甲的視力隔著單兵外骨骼裝甲的面罩,看到他的雙眼。
只是因為那是一雙電子眼,和瞎子沒有眼皮的電子眼看起來差不多,所以根本看不明白他的眼神。
“是啊,我的實力越來越強了,這應該感謝你,也應該感謝你們人類的聯邦,你們對能量的運用方式,以及生物和機械科技的研究,真的很有意思。”
金屬人沒有回應。
他只是有些遺憾,關於帝國所擁有的核能技術,並不是帝國研究出來的這一情報,他沒法告訴聯邦。
他雖然還不清楚,帝國到底是從哪撿到了核能技術、躍遷門技術,但他可以確定的是,帝國一定是撿來的。
因為帝國使用核能技術的方式,相比於聯邦實在是太粗糙了。
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們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不是碰巧使用躍遷門到達了異星,而後在和聯邦的戰爭中,學會了包括機甲、宇宙戰艦在內的相關科技,帝國對於核能的運用依然會非常原始。
當然,聯邦也不是全無收穫。
一個五十年又一個五十年都沒有什麼進步的核聚變技術,終於被聯邦給掌握了,還有一些其它的技術。
如果沒有核聚變技術,以及帝國一直都優於聯邦的金屬材料技術,無論是機甲還是宇宙戰艦,都不可能有現在的水平。
聯邦最開始研製的機甲,續航時間可以用充電三小時,戰鬥十分鐘來形容,還有使用了航空柴油作為能源的原始機甲。
那個時候異星戰場上的步兵,最強的單兵裝備是他現在穿的單兵外骨骼裝甲,防禦力、攻擊力都遠不如機甲,但勝在續航時間相對較長。
有了基於核聚變技術而製造的核燃料電池,以及更強的金屬材料,單兵外骨骼裝甲才真正發展成了機甲。
宇宙戰艦也是如此,沒有這兩種技術,哪有那麼大的能量輸出功率,以及可以承載的材料,打造出在太空中時速最高能夠達到3.47萬公里每小時的宇宙戰艦、飛船?
蔚藍星和異星之間距離最近的時候,五千萬公里的距離,只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夠跨越。
不過這種速度只能在宇宙真空中實現,接近擁有引力的星球時就必須要減速,比如參水猿號宇宙中戰艦,在異星大氣層內的速度只能達到兩馬赫,時速不過兩千多公里每小時。
聯邦不是沒想過要更進一步,但三千一百一十二分之一光速,似乎已經是人類能夠達到的極限了,根本看不到更進一步的希望。
這真不怪蔚藍星上兩百多年前出生的某個科學家,提出來的那個理論:有靜止質量的物體,永遠都不可能達到光速。
在這個極為複雜的理論中,還有一個被稱之為質增效應的質速關係,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物體的慣性質量隨其運動速度的增加而加大,速度趨於光速時,慣性質量趨於無限大。
所以,帝國所擁有的躍遷門,是目前唯一被證實可以讓生命‘超越光速’在宇宙中航行的一種技術。
金屬人想要得到這種技術,以及其它帝國獨有的技術,比如鎢鋼金。
他已經知道了,帝國獨有的鎢鋼金,並不是透過自然產生的礦石直接提煉得到的,同樣屬於一種材料科技。所用的主要礦石,相比於鎢鋼合金以及鎢鋼金而言,就像是蔚藍星上的鐵礦石和鋼鐵之間的關係。
而鎢鋼合金、鎢鋼金所用的主要礦石,蔚藍星和異星都有,異星更多。
在古代,這種礦石有一個很出名的稱呼——天外隕鐵。
聯邦其實已經在開採並使用了,但使用的方式並不對,所以沒能打造出屬於聯邦的鎢鋼金。
“關於神經連結技術,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武帝在金屬人沉默的時候,再次提問。
金屬人繼續保持沉默,他知道神經連結技術,在他被俘虜之前聯邦就已經開始研究了。
事實上,這種技術最初級的應用產品,誕生於他還沒有出生的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