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大清早的衙門人員挨家挨戶通知掛旗。
滿城內掛,滿城外也掛。
掛什麼旗?
說是掛什麼共和大旗。
好端端的掛什麼共和大旗,難道大清亡了?
嘿,還真是!
陝西巡撫畢沅於昨日通電全國率先響應聯軍大總統勒爾謹閣下倡議,陝西為全國第一個支援共和政體之省份,即日起陝西不再奉大清為主,省內軍政大小事務皆奉大總統令。
通電發出後,畢沅即令全省更制,從省城西安開始先行更換共和國旗,以示嶄新氣象。
國旗,是一個新事物。
過去大清可沒有國旗,只有行軍用的軍旗,如八旗的兩黃、兩紅等旗,又如綠營兵用的綠旗。
國旗這個概念是總統勒爾謹的幕僚、現任聯軍錢糧副總務的林先生所提出,他認為今日倡議共和,取消帝制必有成功之日,然當今世界各國皆有國旗,以資國家象徵,故共和成立之後,中國也當有國家之旗幟,一可名正言順;二可振奮人心;三則是能與維新偽朝廷加以區別。
勒爾謹認為言之有理,即讓林先生負責此事,不久林先生即拿出親手繪製國旗圖案,乃以藍色為旗面示青天之意,於旗中央又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圖案。
“取義宏美,中國為大國,日出東方,為恆星之最者,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
林先生解釋這個平等乃是說滿漢平等,所以此旗一出必能得到漢人的廣泛擁護,勒爾謹對林先生的設計讚不絕口,當即採用。
作為總統閣下在陝西的全權代言人以及後方留守大員,畢沅的工作除了籌集錢糧為和談破裂有可能開啟的南北戰事提供支援外,就是在陝西進行全方位的革新、整治,以確保共和之中心地位不可動搖。
因此,大總統率軍出潼關前往太原後,畢沅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
第一斧,就是砸向過去的舊旗。
根據撫臺衙門命令,西安內外城過去懸掛的清式舊旗全部取下,包括滿城內的八旗旗幟,以及外城的綠旗,然後在城門、校場、各大小單位一律懸掛新式共和旗。
陝西學政夏名求提出不僅衙門以及下屬單位、軍營要掛旗,城中家家戶戶都要掛,不管是滿城的旗人還是外城的漢人,一個都不能落下。
說什麼唯有如此,才能顯示陝西對共和的強烈支援,也能顯示軍民對共和的十二萬分之擁護。
畢沅一聽有道理,就讓下面安排去做。
問題是通知下的急,下面的人根本沒有準備,一時之間叫百姓到哪裡去找布來縫什麼共和旗呢。
但這不是撫臺大人考慮的事,反正一天之內這西安城家家戶戶都要插上共和旗,辦不到的就層層追責。
這一來可苦了西安城的百姓們,大人小人都在忙著找布縫勞什子共和旗,家裡沒布的實在沒辦法就拿紙來糊一面,如此才算把這插旗的差事給應付了。
街坊巷裡碰到一起,只要沒衙門的人在,開口必定是大罵鳥共和,說城裡的大人們都是亂臣賊子,這皇帝乃是天子,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了呢。
不過外城漢人大罵共和,滿城的旗人卻是興高采烈,衙門通知一下來就熱火朝天的剪布插旗了。
有些旗裡的閒人自家插完旗後就抄著袖筒到外城看熱鬧去了。
什麼熱鬧?
有那鬍子白了的老秀才,還有那辮子都是蝨子的窮酸在街上游行,嚎哭著要集體去撞城牆,跳河為大清殉葬呢。
還有膽大的跑到知府衙門、巡撫衙門、總督衙門外面磕頭請願,說什麼大清萬萬不能亡,把幫旗人看得眼都直了,實在不明白他們旗人都不要大清了,這幫漢人怎麼還把大清的牌位捧得跟祖宗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