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個貿易額在關外八旗眼裡是鉅款,可在繁華的關內卻是不值一提的。
賈六前世看過若干穿越者的故事,大部分穿越者治國理政後都是選擇同西洋各國競爭海上,甚至勞師遠征美洲,似乎唯有這樣才能成為世界燈塔。
這種做法不能說不對,但似乎有更實在的路走。
比如,向北幹掉沙俄,向南奪取東南亞和印度,足以讓燈塔在東方矗立了。
陸地用兵的難度肯定要小於海上萬裡用兵。
尤其印度,其能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已然說明其重要性。
現時賈六連國內都沒能實現完全統一,自是騰不出手遠征奪取緬甸這個跳板,但他卻是無論如何要保住關外,然後將沙俄反推出亞州的。
事實上,俄國能在東方獲取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不是因為他們能打,也不是因為清政府不能打,而是因為關外壓根沒人!
當年明朝能將版圖實控區一直向北延伸,建立奴爾幹都司的原因就是因為明朝在這片廣袤區域有人,有駐軍。
而清朝在關外興起後卻將數百萬漢人殺戮怠盡,繼而又將關外視為龍興發家之地,不許漢人出關居住,結果就是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的軍民不過數十萬人。
這些人有留守關外的八旗,有索倫,有蒙古,也有所謂黃羊野人。
除了盛京等大些的城池,其餘地方的居民點有幾百人都能稱為較大。
真正是千里無人煙。
再大的土地,沒有人居住就意味著沒有穩定的後勤保障,沒有穩定的後勤保障就意味根本不可能有駐軍。
一遇戰事只能從千里外的地區調兵,如此光是糧草運輸就是天大的麻煩。
所以俄國是沒有遇到任何阻攔就東進,直到抵達滿清視為心腹之地的黑龍江地區。
沒有人比賈六更清楚關外的戰略價值,以及沙俄即將膨脹到什麼地步,所以他必須拿下關外,然後不斷往關外拉人。
官方的也好,老富的丐幫也好,反正不拉幾百萬空閒勞動力到關外繁衍生息,這片土地必將被人家奪走。
前世直到清廷要亡時才意識到關外重要性,開始解除柳條邊禁,然後就是官方和民間大規模的闖關東,用了二十多年時間讓東北有了千萬人口,這才成功保住這片漢家故土。
因此,賈六傾向於武力解決關外八旗反動勢力,將那三萬多自詡還有血性的八旗鐵騎一股腦解決,為漢民大規模出關奠定基礎。
要知道東北不但有肥沃的土地,更有工業化發展所需的各式優質煤鐵礦,還有不凍港。
此事宜早不宜遲。
且要徹底,完全肅清滿洲在關外的遺毒,讓關外這片故土真正做到在白紙上重建。
擬調動兩個主力軍東征,先搗盛京,再取吉林,最後掃蕩寧古塔,此事重要性和北洋通商不分上下。
“你分管兵部,最遲月底前要拿出份詳細的出兵方案.”
賈六對老阿的能力還是認可的,乾隆雖然稱他為無能廢物,但他發現老阿這個人就跟那口西洋大鐘似的,不上發條就不走字,但一上發條這字就走得格外有勁。
只要給出目標,給出重點,老阿就能把事做下去。
這大概也是這個時代官僚的通病吧。
交待東巡一事後,賈六又召見了天津巡撫徐績、自己的二姐夫現任道臺的高德祿、擬任天津海關副監督的朱大文,以及海關、商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共計23人。
主要圍繞如何辦好通商事宜講了幾點重要精神。
“這次和西洋各國在京師腹地通商,你們膽子要大一點,不要保守,也不要有什麼盆盆罐罐的想法,膽子大一點比什麼都強!機會是闖出來的,哪有算出來的?
敢闖就一定會成功,今年先掙他個一千萬兩,明年爭取掙他個五千萬兩,過幾年掙個上億兩都不是事嘛。”
說到這裡,賈六取出煙盒示意工作人員給在場人員一人散一根,然後對天津巡撫徐績道:
“朕跟你說過,廣東那邊一年海貿能掙五千萬兩,所以你這個撫臺大人不要以為一年掙上億不可能,朕給你們政策,你們只要大膽幹,不要有顧慮,天塌下來朕給你們頂著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