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六不是心血來潮要分地到戶,實是直隸土地現狀逼得他不得不分地。
沒辦法,八旗在直隸佔的地實在是太多了。
國初圈地是以近京五百里為範圍,東起山海關,西至太行山,北至長城,南至順德府,前後三次大規模圈地,共計圈佔直隸所屬77個州縣的19萬頃良田。
一頃為一百畝地,即現在直隸境內屬八旗所有的良地總數為1900萬畝餘。
直隸一省有多少地?
賈六在保定時,佈政老楊專門就土地和財政作過報告。
土地這一塊,布政使司戶房的統計資料為全省良田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二為旗田,其餘為民田。
而全省良田總數為3600萬畝左右。
也就是說賈六這個直隸總督管轄的六道十一府,除南邊的廣平、大名二府外,各地遍佈八旗田莊,佔比都在一半左右。
近京三百里的州縣土地,則全部為八旗所有,民田是一畝都不存在的!
境內一半良田成了旗田,這就導致省域面積包括河南北部、河北全部、山西東部、內蒙大部,天津全部的直隸明明擁有近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然而賦稅收入卻遠不及南方比它小得多的江浙,甚至都不如鄰居山東、河南、山西。
財政收入這一塊,直隸年入庫稅銀不到四百萬兩,包括鹽稅、關稅、茶課礦稅等。
在全國各省入庫稅銀排名第六,前五名分別是江蘇、浙江、山東、山西、河南。
最高的江蘇地丁錢糧、鹽稅、關稅合計900多萬兩。
第二名的浙江斷崖下降,只有420萬兩,僅為江蘇的一半。
四川那邊前幾年財政收入只有不到百萬兩,年年赤字,需要富裕省份協餉才能維持。
也就是後世的財政轉移。
資料不是賈六杜撰的,是戶部公開的材料,各省巡撫、佈政衙門都有相應參照資料,可以說各省入庫稅銀佔比也是朝廷考較各地督撫官員的一個參考標準。
作為一個擁有近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三千萬的超級大省,直隸的稅收顯然是拿不上臺面的。
根源就在於一半土地被一百多萬旗人給瓜分了。
2800多萬直隸百姓,除城市居民外,七成要不就是在八旗田莊當包衣種地,要麼就是租借旗人田地生活。
還有一些漢人百姓則為了避稅,將土地直接投充給旗人,這一塊土地總數也有三百多萬畝。
相比租旗人地種的佃戶,投充的漢人百姓日子要好過些,因為少了向朝廷交正稅這一塊。
投充的原因一是防止被圈佔,人地皆失;
二就是避稅討便宜。
明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收不上稅,而收不上稅的原因就是土地被大量投獻給了有功名計程車紳階層。
士紳階層擁有的土地是不納稅,或少納稅的,這是明太祖給讀書人的優待,不想成了亡國之根源。
連帶著就是大量為了避稅甘願給士紳當佃戶的隱戶。
明朝戶部官方統計的人口只有六千多萬,然而隱戶數量卻是這個官方資料的三倍,多達近兩億人。
這也是後世史學家對明朝人口爭論的由來。
一派根據明朝的種種政策得出明朝人口為兩億五千萬,進而根據清代自己的史料記載和流到國外的相關史料,推算清軍入關後漢族人口大約減少一億多。
為中外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滅絕事件。
一派咬定明朝人口只有六千多萬,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到了大清順治十八年,全國人口只有一千三百萬的原因。
幾十年戰亂嘛,明明是你漢人自相殘殺導致人口銳減,關大清兵何事?
由於團結需要,明朝六千多萬人口的資料遍行其地,出現在各種書籍中,全然不顧明朝開國就有六千萬人口,結果兩百多年下來,竟然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