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擁有了相對論的理論指引,他對於計算出引力子所需要的能量也有了巨大的把握。
畢竟相比較於量子力學在引力的研究成果,相對論對於引力的詮釋是更加成功的,而現在兩者既然都嵌入了,也就相當於相對論補全了量子力學在引力方面的空白。
於是很快,林曉便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竟然至少也需要70TeV的能量才能穩定發現嗎?”
當算出這個能量之後,林曉便忍不住在心中為之暗暗咂舌。
70TeV,顯然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能量,就算是CEPC原定計劃中的最高對撞能量,也不過45TeV,而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最高能量也就10TeV左右。
如果這樣算起來的話,按照人類的科研計劃,至少還得等個三十年左右,因為歐洲計劃於三十年後搭建的未來環形對撞機,其最高的對撞能量為100TeV。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任何變數,至少也得三十年後,人類科學才有了發現引力子的契機,也只能是契機罷了,因為如果沒有理論的指引的話,科學家們很難從那一大堆的實驗資料中,尋找出這個格外不同的引力子,除非有那麼一個對資料格外敏感的物理學家,能夠從那麼多的資料中看出這個東西來。
當然,這種情況,也僅限於沒有任何變數的情況。
而現在已經有了兩個變數,那就是他們的常溫超導體,以及林曉現在給出的這個全新場方程
常溫超導體,將給他們正在修建的CEPC帶來巨幅的升級,到時候,全新的CEPC,將能夠輕鬆地撞出高達100TeV的能量,對於至少需要70TeV才能穩定發現的引力子,CEPC將能夠輕鬆勝任。
這個全新的場方程,將彌補理論上的空缺,物理學家們就可以像當初研究希格斯機制一樣研究這個全新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進而更好地發現引力子。
就像林曉計算出的結果,需要70TeV才能穩定發現,但是這就並不是說70TeV以下的能量就不能發現了,畢竟引力子本身的能量並不高,所以如果從之前的那些對撞資料中好好找找,說不定就有機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不過,這個工作,我就懶得做了,還是交給那些高能物理學家吧。”
林曉放下了筆,臉上露出了微笑。
就像是一個懸賞,他一旦把這個結果發出去,必然會讓那些高能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地去嘗試找到那些疑似是引力子的粒子。
而勝出者,則會和林曉一樣,在這場屬於引力子的高能物理盛宴以及紀年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這種感覺倒是不錯……算了,先不多說了,先把論文給寫出來吧。”
開啟電腦,建立一個新建資料夾,再建立一個新的WORD文件,隨後,林曉便開始寫起了論文,將他這麼久以來的所有成果都寫進去,然後,正告物理學家,之前只是相對論和引力子之間搭上關係,而現在,他要讓這兩者和諧融洽的處在一起,永不分離!
……
時間很快過去,一個周後。
四月份已經過去了而現在也進入了五月份。
《科學》雜誌的編輯部,一如既往的處於快節奏的工作中,編輯們審著稿件,然後再發給審稿人,很快,畢竟他們是週刊,審稿需要足夠快。
當然,有時候也不乏一些讓這些編輯也犯難的論文,不過,這些就不值得細說了。
而這些編輯中,也有專門稽核那些知名大牛的編輯,面對知名大牛,他們的服務態度自然也不一樣。
尤其是一些頂牛。
比如此時此刻,埃爾森正在稽核的這個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