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顧淼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充滿篤定地說道:“這就是一部披著華國元素皮的美式動畫!”
“你們千萬不要用以往的態度,或者說以往的經驗,代入到這部動畫的製作之中。”
因為,這不一樣!
美式動畫跟華國動畫,跟霓虹動畫有很大的區別,甚至說難聽點,這種美式“超級英雄”動畫,跟《貓和老鼠》那樣的美式動畫都有很大區別。
千萬不能一概而論。
製作不同型別的動畫,需要把控不同的敘事節奏,熟練切換畫風。
而像《龍叔歷險記》這樣的美式超級英雄類動畫,製作組這批人幾乎是零基礎,所有人都需要從零開始學習。
聽起來似乎很難?
但其實也沒想象中那麼困難,因為美式超級英雄那套製作法則,幾乎都有現成的“公式”可供套用。
多看幾部好萊塢大片,多看幾部美式英雄漫畫,所謂的套路和公式,總結一下就出來了。
更何況……
製作組這批人雖然是零基礎,但萬寶有這方面經驗的老人啊!
曾經制作過《忍者神龜》的那批人,他們的經驗,他們的心得體會,也能為製作組提供參考。
用美式動畫的敘事方式,去講述華國故事,圍繞華國元素展開的故事……
這便是《龍叔歷險記》製作組,首先需要攻克的難題。
為此,顧淼特意派人去北美,去當地的華人街和知名街道實地考察採風,爭取做到原汁原味,在場景塑造方面不會漏出破綻。
這還不算完……
為了讓更多觀眾,特別是海外的觀眾,對動畫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顧淼還在動畫裡,新增了許多致敬“經典電影”的橋段。
大部分是龍叔的電影,也有少部分是致敬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歐美電影。
除此之外。
在動畫臺詞的設計上,顧淼還特意研究了歐美那邊的笑話大全,研究他們的笑點究竟該怎麼戳。
還真別說,顧淼確實研究出了一點東西。
許多在國人看來,屬於是“冷笑話”的段子或者包袱,在老外眼裡就格外好笑,這是屬於文化差異性的一部分。
“我很擔心一個問題。”
老張得知顧總的舉措後,頗為憂愁地說道:“你這樣做,會不會落得個兩面不是人的下場?”
“國內觀眾不喜歡,罵你崇洋媚外,賤骨頭討老外歡心。國外觀眾也不喜歡,罵你新增私貨不安好心,大搞意識形態對立?”
“確實有這種可能。”
顧淼聽聞這話,頓時就想到了原版《成龍歷險記》播出多年後,在網路輿論及口碑方面的變化。
人心是善變的。
可能某個人,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國外,特別是霓虹的影視動畫作品,但當他長大後,突然就變得極為排斥,甚至喊出了“沙幣才看霓虹動畫”的口號。
沒人知道這期間,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思想鬥爭和轉變,反正事實就是,他成了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