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光頭強……
其實國產動畫,很多角色的頭身比都有問題,可以說孩子們從小就是看著“大頭娃娃”長大。
這樣的審美有問題嗎?
答桉是,沒問題!
大頭娃娃類似的審美,由來已久。早在古時候,很多泥塑瓷娃娃等工藝品,便帶有一丁點“頭大身小”的特徵。
在民間更是有著,以“大頭娃娃”為名的民俗道具表演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戴巨大的“娃娃頭盔”,穿著各種喜慶豔麗的服飾,手持蒲扇或者拂塵,為驅鬼祈願豐收安康而進行的民俗表演。
再舉個例子。
許多年畫上,不是經常繪製著抱著鯉魚或者“金銀元寶”的童男童女形象嘛?
而那個抱鯉魚或元寶的小孩子形象,頭身比也不對勁,腦袋通常都很大很顯眼。
追朔起源沒意義。
顧淼想說的,也不是關於大頭娃娃起源究竟是好的寓意還是壞的寓意。
他只是單純覺得,頭身比太過誇張的動畫角色,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很多小孩子,讓他們對正常人類的身材產生誤判。
不是說,動畫非得參照現實人類比例。
可以適當“誇張一點”。
但不能太過誇張,完全扭曲了一個正常人類角色的身材比例。
萬寶版光頭強的3d建模在顧淼看來,那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類。脖頸細得跟快子有得一拼,頭卻大得離譜。
這應該微調一下。
他不崇尚扭曲審美,他覺得一部動畫作品,其塑造的動畫角色應該要符合大部分人的認知。
今天整大頭娃娃,明天是不是就得整出眯眯眼少年了?
千萬別!
顧淼真接受不了,脫離群眾基礎的奇異審美,註定是邪魔外道,不被普羅大眾接受的那種。
正常一點就挺好了。
光頭強註定跟帥氣不沾邊,他的角色形象也不需要太過修飾,改一改頭身比,使其看起來更協調順眼就ok了。
企劃研討會,開到這裡就差不多散會了。
剩下的工作,無非是針對已經討論出結果的內容,進行修訂或填充,最後再按照企劃與劇本進行動畫創作。
顧淼收拾完東西,便直奔維度工作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