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貞八年五月,趙含章生下次子,舉國歡慶,這一年,朝廷終於打通絲綢之路,西涼的驛站建設完畢,和中原的驛站系統連在了一起。
華國的驛站最遠建到了龜茲,烏孫的前站。
鄔良是冀州安平國人,他是冀州安平國郡學的學生,他十七歲時明確的知道自己考不進州學,更考不進國子監,更不要說國考了。
縣考倒是可以試一下。
但他不甘於此,他有個兄長,建興二年參的軍,於是他透過兄長考進了軍隊。
沒錯,趙家軍,不,現在不是趙家軍了,而是華國的軍隊,因為管理嚴格,對百姓秋毫無犯,頗得民心,而朝廷給軍隊的待遇也是歷朝歷代之最,因此民間不再對兵役怨聲載道,而是爭相參軍。
鄔良夠不上國考,縣考又只能做個小吏,因此打算到軍中拼一把。
他讀書時的武課皆為優,射最佳。
所以他打算到戰場上拼個戰功。
只是他沒想到入伍兩年後只是參與了三次剿匪,一次西域之戰,只是從普通小兵成了一個隊主。
這一次他調任龜茲,是為了建設龜茲驛站。
透過朝廷不懈的努力,絲綢之路上的西域諸國終於同意華國在沿途設立華國驛站,為離鄉的商旅收寄信件,傳遞訊息,也為華國的商旅提供一定的武力保護。
鄔良這一小隊就被徵為龜茲驛站的驛兵,鄔良成了驛丞。
龜茲的驛站在一片綠洲的邊沿,佔了好大一片地方,黃土建成的房子圍成了一個圈,近看是三排連在一起,遠看就是一個圈,將中間的區域保護起來。
鄔良他們一到,承建驛站的工程隊立即和他們交接,急急忙忙就要離開。
鄔良挽留道:“何不留下一起吃一頓飯?”
工頭嘆息道:“他鄉遇故知,我們當然也想,但我們還領了龜茲王宮的建設,時間耽誤不得。”
鄔良目光微閃,問道:“早聽說你們厲害,卻沒想到竟如此厲害,能領到龜茲王宮的建設。”
工頭驕傲又謙虛的道:“哪裡,哪裡,也就是靠著陛下的威信在外討生活。”
鄔良把他們從中原帶出來的一些東西送給工頭,藉此拖延時間。
已經查勘完房屋計程車兵藉此從工隊隊員那裡打聽到了不少訊息,跑來和鄔良耳語,“他們接的不是王宮建設,而是龜茲王的一個別宮一角。”
那也足夠了,鄔良決定和他搞好關係,最好能搞到別宮的地圖,誰知道將來能不能用上呢?
鄔良把人送出五里外,這才回來打量他們的軍營,哦,不,是驛站。
所謂驛站,除了收寄信件和包裹外,還有招待華國官員,他國使者,以及勘察軍情,護送情報的職責;
而趙含章設立的驛站,除以上職權外,還有保護華國商旅,對外臨時外交的職責,相當於衙門的存在。
所以這三排房子只有一排是他們居住的地方,剩下的兩排都是辦公區域,一排前面三間,一間負責驛站住宿接待,一間負責信件和包裹的收寄,還有一間則是對公。
比如誰誰誰來報案說他們是華國人,遇上了土匪,錢財貨物被搶了,那他們就要出去剿個匪,把錢財貨物搶回來。
當然,他們只有一百人,要會量力而行。
但沒關係,此去東面和東北面二百里處還各有一個驛站,驛站和驛站之間有聯絡,他們可以合作。
第二排皆是住宿的客房、廚房、洗浴房等。